高考状元游街之举实在是错误的导向

2012-08-02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5万   回复 4
热点事件:

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日前,一则“恩施状元游街”的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为核实该微博的真实性,记者根据微博内容,与来凤县高级中学校长周曼取得联系。周校长向记者证实,该校学生杨元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县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状元。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当天,学校组织师生举行了庆祝活动,鼓乐队是学校花钱从外面请的,当天载着杨元游街的黑色轿车,是他向朋友借的,初衷只是帮杨元庆祝。周校长还称,参加此次庆祝活动的有数百名师生,大家多是自发参与的。(荆楚网8月1日)

该微博一经发出,一场围绕是否该追捧炒作状元的争论在网络上爆发。

http://s5.sinaimg.cn/middle/921abbb1gc64317c812b4&690




舆情分析:


乐思舆情分析师表示,高考状元游街之举,实在是错误的导向。现在的高中应试教育已经是为高考而教为高考而学,学生都成了考试的机器。考试结束之后各校张榜公布,已经把高考推到了极点,再拿状元为学校赚取声誉,学生都成了捞取资本,显摆政绩的工具。无论用什么冠冕堂皇的漂亮辞藻来掩饰,实际上恩施的状元游街也与我们现在很多城市促销卖手机举牌游街的行为并无二异。 来凤高中高调炒作“状元”的商业味道早已超过对知识的尊崇,炒作“状元”不乏提高学校知名度、抢夺优质生源等目的,归根结底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政绩”。


无独有偶,2009年,4位广东省当年高考状元身穿宋朝状元服,分骑4匹高头大马,在“老先生”的引领和狮队、六佾舞队、礼仪队、罗伞队、嘉宾队、学生队以及大批群众的簇拥下巡游宋街,向孔庙迈进。印象中,状元游街应该是封建朝代的事,中了状元还乡有仪仗队在侧游街是必须的事,不仅如此,家乡的父母官还要出来迎接陪同。那时的状元并不是如今我们简单的高考状元,其更接近于现在考上了中办或国务院的公务员,在官本位的社会环境下,游街倒也不稀奇。

当今为什么偏偏就瞄上了“状元秀”这老掉牙的玩意儿?说到底,没有对状元的崇拜何来状元游街的荒唐?中国人似乎永远都无法摆脱“状元情结”,每一年举国关注的高考所诞生出的状元们都会如期站在聚光灯下,此时,和他们有关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瞩目,更容易成为人们的谈资。


教育部早就提出呼吁叫停“炒作高考状元”,然而似乎社会对于教育部的这一呼吁并未理睬,而是更加的“疯狂”。家长和学生盲目追求高分与名校、地方教育局将高考成绩当作政绩、学校一味追求利益、媒体则争相寻找劲爆新闻。于是,这些汇总起来,我们的高考状元一年比一年走样,有些逐渐成为了宣传的傀儡,谋利的工具。高考只是学习生涯中的一步,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终极的追求目标;一次应试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身价倍增、功成名就,也不代表以后总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所以,追捧者千万不要把高考状元捧“歪”了,状元们更不应该盲目地忘乎所以。或许你还记得唐代落榜考生张继的那一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可你还记得当年与他同考的状元吗?


高考状元说到底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之一,对高考状元的过度解读和追捧,必然导致应试思维不衰反盛。成绩是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知识是用来武装自己头脑的,而不是拿来炫耀的。只是看重分数,看重高分数学生,并不是教育的本意。因材施教的培养每个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让其能成才才是学校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 回复4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2

2012-08-02

粉丝 7

2012-08-02

粉丝 2

2012-08-03

粉丝 4

2012-08-03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