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书法】 花好月为圆 琴和瑟亦静

2014-02-15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4464   回复 6


何绍基刺绣书法对联--花好月为圆 琴和瑟亦静
有关注过我的网友可能会记起,2012年9月20日,我买回了一对“何绍基刺绣书法—花好月为圆 琴和瑟亦静”,木框装饰。前日因搬家整理一大堆书籍,而不慎将置在一旁的木框碰倒,造成玻璃下端破裂和木框散架。当我拾起来一看时,平日无法下手拧掉锈蚀的铁钉,以及取出木背板,但现在已不费吹灰之力便轻而易举地可以分离开了。于是,就汤下面,“一不做二不休”,拿来毛刷、刀片和夹钳,草草地将垫纸与绢布之间的尘埃清除掉,再将刺绣书法作品捻起来,放在了上好的宣纸上,又折好搁置高处。完成这一工作,用去了我一上午的时间。我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到有几个意外的不可忽视的小看点:一、清扫后的薄薄的木背板,有一股久别重逢的杉木味道,真喜欢闻;二、木框是否红豆杉木料?材质有沉实感,正面油漆的颜色经擦拭后泛光鲜亮,正所谓,新光没有旧光光(老家原话是新缸没有旧缸刚)。我在想,如果旧物再利用,也是蛮不错的。或者说,木材本身的价值已超出原来整套的购进成本价格;三、这样一想,我把两张旧垫纸和锈钉乃至尘垢也囊进了收藏储物罐,有待比我懂行的修复专家和造假高手收回利用,修旧如旧罢了。哈哈,这馈赠送礼的人们要是当年放入利是(南方礼节)封存其中,不更稀罕而令我惊喜啦。不要骂人,无奇不有。何绍基其人离世到现在不过一百四十年而已,与王右军年代不足挂齿。然而,这仅仅的一百多年,我发现网上展示的,没有一件特别完好的书法作品,即便有,要仔细观察,慎之又慎。仿佛书法绣品是其一大特色,且都陈旧。我在此强调,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旧瓶装新酒或新瓶装新酒,你懂的。当然,天下之大,肯定有比我手中的好之甚好的,那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可等价的,你也难找啊。2005年1月17日,央视国际报道了一位秦先生收藏的何绍基刺绣书法四条屏,每幅的内芯尺寸为:纵150.5厘米,横44.5厘米,这件作品上一共绣有157字。经北京故宫博物院阮卫平专家鉴定,他说,这种形式的绣书法作品主要是在清代比较多,尤其是乾隆时期,以乾隆御笔为本的绣书法作品成为了一种时尚,但是在此之后就很少见了,在社会上流传下来的刺绣书法作品很少,主要收藏在皇宫,所以它非常有价值,但是这四条屏的外裱工,有一些破损,所以,我们专家鉴定团给了这样的一个20万元的价格,但是,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对织绣品的认同和喜好,我想它定会有升值的空间。这是阮先生的原话。2008年3月24日,据有关报道,现今各地民间书画市场上常能见到何绍基的作品,以七、八言对联最多,价格在每副2万元人民币左右。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何绍基作品是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场上书法拍品重点之一,且成交率很高。1993年上海朵云轩推出其《行草书四屏》,成交价为8.16万元人民币。1995年北京翰海拍其《行书七言联》,成交价为4.4万元人民币。其后何绍基作品的价格一直比较平稳,但近年来,上升的幅度很大。如2004年,中国嘉德春拍,其《草书四屏》成交价为31.9万元人民币。由于何绍基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及艺术高度,未来仍有很大增值潜力,书画收藏者应特别关注。至此,我还想重申一下,“何绍基刺绣书法—花好月为圆琴和瑟亦静”,目前市场上既无纸本作品露面,也无刺绣书法展示,我说的是相同的这一副对联,且,五言对联少见。那么,这是不是珍品了呢,各位以为?今年开年,我手头上很是紧了,要不然,我那黄龙玉石和花梨木画案决不会低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脱手售出。那么,我想这副对联一定会得到有收藏意向的藏主垂青的,但愿“物归原主”,得以珍爱,我不惜售。


何绍基刺绣书法—花好月为圆琴和瑟亦静,左侧绣有“子贞何绍基”的落款和两枚何绍基的印章。(图片与实物相符)相关背景资料: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何绍基书法作品是否极具投资收藏价值?来源:莱尔书画2008-03-24 19:01:54何绍基一生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流传范围极广,其书名既高,且为士林师表,故晚清及民国期间的书画市场上,其作品就十分走俏。从录“承天寺夜游”看何绍基书法艺术来源:墨缘书画2008-03-24 19:01:54何绍基,字子贞,号东州,湖南道县人,生于1799年,卒于1873年。嘉庆年间任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上溯至北朝楷法,尤受颜真卿影响,并以李邕笔法将篆隶楷书笔意融于行草之中。这幅行书轴可以看出何绍基精磨熟炼的行草笔意,大小轻重游刃有余,行草不忘横平竖直的隶楷笔法,刚柔兼备,遒劲有至。近代著名书法家潘伯鹰在《中国书法简论》中称赞何的书法“入神化境,自开新面,是一个开辟书苑新天地的英雄”。这幅行书轴与南京博物馆所藏何绍基行书两相对映,从尺幅布局、每行字数及笔势框架结构,堪称书苑一绝。
  • 回复6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石夯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320

2014-02-15

粉丝 132

2014-02-16

粉丝 178

2014-02-16

粉丝 2

2014-02-16

粉丝 2

2014-02-16

粉丝 2

2014-02-16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