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坛坛罐罐讲述上古时期的故事 天门石家河掘出的上古迷城

2020-12-22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2.6万   回复 2
一眼千年,坛坛罐罐讲述上古时期的故事 天门石家河掘出的上古迷城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07:1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三房湾遗址里密密麻麻的红陶杯残件
三房湾遗址里密密麻麻的红陶杯残件
印信台遗址里,大量陶缸口底相接、套在一起
印信台遗址里,大量陶缸口底相接、套在一起
石家河遗址公园效果图
石家河遗址公园效果图
石家河玉人像成省博镇馆之宝
石家河玉人像成省博镇馆之宝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冬莉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结果出炉,石家河玉人像成为新晋镇馆之宝,与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大家熟悉的原四大镇馆之宝比肩。
细观这件仅指甲盖大小的玉器,其人物面庞写实,上部冠帽和下部颈项横凹槽表现,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散发着威严与神秘的气息。
自远古而来的风沙里席卷着先民的传说,变化了亿万年的沟壑里刻录着历史的年轮。本月中旬,记者前往位于天门市的石家河镇,探访感受经历数千年风雨的上古迷城——石家河文化遗址。
修水库干渠揭开了史前文明
冬日暖阳下,天门市石家河镇北郊,一间间村舍如珍珠散落于棋盘一般的稻田间,白墙黑瓦,错落有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乍一看,它与普通乡村并无二致。攀上一处高地,如果不是有人指引,很难想象,这一道横亘于稻田与树林之间的长埂,竟是历经5000年风雨沧桑的古垣。城垣经黄土夯筑而成,一旁还有一条几十米宽的壕沟,如同护城河紧贴着长埂延伸。
细心的人会发现,壕沟的走向与当地地表水流的自然侵蚀方向并不一致,它或横亘在冲蚀沟谷上,或硬生生开挖于开阔平坦的台地。经考古专家确认,这条壕沟是数千年前的护城河,而土台就是上古时期的城墙。
这个沉睡数千年的上古迷城,半个多世纪前,因一项水利工程修建得以重见天日。
1954年,特大洪灾波及天门,下属的石家河镇农场被淹。当年冬天,镇里组织农民兴修石龙水库干渠,意外揭开石家河古代遗址神秘面纱的一角。次年,考古人员来到村里,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村民们恍然明白,“原来这些都是宝贝”。
细致的发掘,将距今约6000到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石家河遗址面积约8平方公里,却有多达40余个遗址,被称为长江中游地区已知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跨度最长且等级最高的史前部落群城遗址。考古专家认定,在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1800年的这一千多年间,这里一直是长江中游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地点。
2015年底,石家河区域的谭家岭遗址出土了240余件玉器,类型丰富、造型奇特。“可以确定,那时的人们已普遍掌握使用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刻线工艺,这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石家河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徐同斌向楚天都市报记者一一介绍,有“中华第一凤”美誉的石家河玉凤,采用“减地阳文”工艺,体形修长、姿态生动、造型优美、技艺精湛;石家河肖家屋脊出土的玉龙,被誉为“湖北第一龙”,距今4300-4000年;石家河玉人像,更是散发着威严与神秘……
考古学家认定,在中华文明曙光到来的前夜,这座120万平方米的古城所具有的文化辐射力甚至超越了良渚古城。
六十余载发掘勾勒神秘古城
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发掘,石家河古城初露峥嵘。8平方公里的遗址群中,每一处遗址都有不同。
古城西边,与石家河西城垣隔护城河相望的印信台,因地形似一枚方形印章而得名。遗址内有多处套缸遗迹,大量陶缸口底相接、套在一起,部分缸体还有刻划符号。考古人员介绍,这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发掘现场有少量的人骨残骸。
古城西南边的三房湾,仅2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就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厚胎红陶杯残件,红陶杯残件密集堆放土层之中,厚达数米。这里显然是一个专业制陶作坊,而出土的红陶杯多是有瑕疵的残次品。考古人员推测,从这个比例来看,成品数量可能更多,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需要。“由此推断,这里在史前不仅是长江中游的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贸易中心、手工业生产中心。”徐同斌说。
谭家岭古城,被认为是5300年以前规模最大的、最完整的史前城址;在这里出土的240件玉器中,包含神人头像,填补了过去在玉敛葬等级划分上的缺环。
在谭家岭之北的邓家湾遗址,考古人员发掘出数以千计的陶塑品。
大批量的手工制品集中出土,反映了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存在,也反映出已经出现聚落等级与社会分工正在细化。
看着依然耸立的土城墙、铺满一地的红土陶杯碎片,仿佛看到那个属于远古的巍峨琼楼,听到古石家河人劳动时的呐喊声声,还有熙攘市井的叫卖声。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了几千年。
然而,与三星堆古城一样,这座史前古城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突然被废弃,直到西周时期才有人居住,并筑有小小的土城堡。而这座史前巨城,在历史中又神秘消失。
倾力守护史前文明的印记
老一辈石家河村民的印象中,田间地头一锄挖出陶器残片的事时有发生。一堆红色、黑色的坛坛罐罐,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就拿回去压咸菜缸。
2015年,考古人员在谭家岭发掘出一大批震惊世人的精美玉器时,天门市博物馆尚未建成,不具备存放珍宝的条件,如何保护好这批玉器成了一个难题。后经天门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这批玉器暂存在天门市公安局的枪械库内。
2017年,天门市博物馆部分完工,这批玉器一部分被取出进入博物馆展出,还有一部分存入了石家河考古研究中心的库房。
如今,保护古城遗址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只要有陌生面孔来到石家河,村民们便会倍加警惕,还自觉响应政府号召,不栽种需要深耕土地的作物。村子各个路口,随处可见高清摄像头。
12月中旬,记者在石家河文化考古研究中心内的一片空地上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分拣、拼接、修复残破的陶片。
“很多人听说这些是古文物,都会问值多少钱,但实际上,陶片的考古学术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徐同斌介绍,正因为这些瓶瓶罐罐在市场上“值不了多少钱”,石家河文化遗址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1996年,石家河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中国社科院评选的“六大考古新发现”,次年4月入选国家文物局评选的“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12月荣获“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2017年11月,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一手拂去石家河沉睡千年的浮尘,倾力守护;一手擦亮文明演进的历史印记,再绽风华。今天,一群考古人仍埋头躬耕于此,寻找被时间掩藏的秘密。
编辑:刘建维
  • 回复2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36

2020-12-22

粉丝 136

2021-01-03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