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何现在的年轻人对伤痕文学无感甚至反感?

03-08 16:27   发表于 灌水   阅读 6500   回复 2
前脚赶跑小鬼子,
后脚离开老毛子,
留下一堆烂摊子,
又没什么好法子,

城里一堆书呆子,
工作没有好路子,
迟早全变街溜子,
一不小心完犊子,

不想人人饿肚子,
只好成为泥腿子,
未曾遭过苦日子,
蹭破点皮打摆子,

针尖点大心眼子,
偏偏还死要面子,
遇事不决扯犊子,
不时撩撩女娃子,

自以为是天骄子,
发现原是小卒子,
脾气憋了一肚子,
就想找地耍性子,

没有能力掀桌子,
只好可劲编段子,
初看像有两下子,
貌似在掏心窝子,

实则一帮老油子,
回想荒废一辈子,
写点埋汰劳什子,
完了还是老样子。

====
注: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xx”中 zhi qing 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反映 xx 时期人们所遭受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创伤,歌颂英雄人物或平凡百姓在“xx”中的高洁品质,抚慰人们在xx 中遭受的伤痕。这一文学现象的代表作品包括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王余九的《窗口》、张贤亮的《灵与肉》以及冯骥才的《啊!》等。伤痕文学在思想上对彻底否定xxxxx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艺术上第一次给当代文坛带来悲剧意识,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原色”之一。

====
注:前段时间抖音给推了几个这方面的电影解说,一律都是那种背景音乐,听的恼火,直接点不喜欢,不推了。

只能简单的说,世界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
老百姓,在不违背良知的前提下,多搞钱,过好日子,就行了。
不宜参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关注,不讨论。
  • 回复2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62

03-08 21:40
:阅读理解
03-09 08:32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