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河又称天门河

10小时前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399   回复 0
县河又称天门河。
县河又称天门河,天门河发源于京山县孙桥、官桥铺一带横岭诸山,主流源于官桥铺东北5.5公里的盘蛇观,一麓深赶冲,流经京山、钟祥、天门、汉川四县市。历史上天门河因时因地而名称多异,它的变迁与汉水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记载,唐代称为汉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竟陵县县城南临汉水。宋代《太平寰宇记》说:汉水源出长寿县磨石山,东南名水,至竟陵县界名汉水。《舆地纪胜》称其绕县城一段名义河。
明《湖广总志》称天门河曾是汉江在汉北的一大分流,从臼口经小河口渔薪河、巾台河牛角湾出风门到刘隔汇水。明嘉靖年间汉水铁牛关以下汉北诸口相继堵住,到清康熙年间黑流渡塞天门河形成独立水系。
清代天门河上游名寨子河,入天门境后又东南流名渔薪河。根据《大清一统》志载:至黄土潭北面巾港河南面黑流渡水,河注名三汉河,自县城西门外由姜家河至截河口名"西江",自截河口中历龙潭湾东别剅口桥名义河。
《乾隆天门县志》记载:又东为巾台河,亦名巾带水。又根据《湖北汉水图说》记载:经净潭、蒋家场入汉川县境,会竹简河入大松、三台等湖注入汉水。
道光《天门县志》卷六《山川》记载:县河至卢家口右东三里为黄家口,北分之河十余里达杨桑湖。县河至卢家口右东三里为黄家口,右东五里为白湖口,内为白湖。县河至白湖口右东五里,北分之河为净潭河口,经扎营口吕家巷达三台湖。
县河至净潭河口又东十里至蒋家场,又东五里为张家场,又东五里为诸端口,南分之河,通竹桥、华严湖等处。民国时期天门河上游河道走向发生较大变迁,河名亦有所改变。臼、二水自新河口汇流而东,过谭家桥曰永漋河。根据《京山新志》记载,入天门境名县河,县河至净潭分支。南流者名老县河,亦称南之和。北流者名新县河,亦称中支河。
1969年在县城竟陵建坝堵住天门河,并在坝上游2.6公里处的万家台将天门河改道。从此天门河从船闸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并入汉北河水系,下段仍为独立水系。
收集整理秋叶,2025年7月18日。
  • 回复0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