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Cers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2022年7月19日上午11:00前后,中国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陆羽广场采访了天门非遗项目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孙蒲庆。 实践团:孙老您好,我们是中国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生,这次回到天门实践的主题是助力家乡文化建设,我们得知您是蓝印花布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想请问您是从大概几岁或者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天门蓝印花布的呢?孙蒲庆:学习天门蓝印花布当然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我的祖辈家人们都是世代传承蓝印花布的,从小长辈就教导我们如何制作蓝印花布,所以我对于蓝印花布从小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正是因此投身到了蓝印花布这项技艺当中。今天我也把我自己制作的蓝印花布带来了,你们可以看一看,感受一下这个布的质感。实践团:孙老,这张花布上的图案是燕子对吧,想请问您咱们天门蓝印花布上面的图案一般会是些什么呢,它们又拥有怎样的寓意呢?孙蒲庆:没错,这就是燕子。我们蓝印花布的图案过去一般就是提倡完美幸福,和气生财,所以会选用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当然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蓝印花布上的图案也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实践团:您刚刚特意提到让我们感受一下布的质感,是因为天门蓝印花布的用料很特别吗,天门蓝印花布与其他地方的花布比起来,有什么样的特色呢?孙蒲庆:没错,咱们天门蓝印花布的确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这个布。你看像我现在展示的这个花布的线都不是很多,干练,粗犷,比起别的蓝印花布我感觉他们的都太细了,不能体现出现在的生活。而且因为天门是一个广袤的平原,这个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生产,这个棉花的产量很高,天门的这个棉花丝线很细,纤维很长,我们蓝印花布所用的布也都是使用我们本土的棉花制成的。这个天门蓝印花布大概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个天门蓝印花布形成的风格和过程与山东的蓝印花布有着很深的关系,但过去的天门的交通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前往海外等,经常淹水,对外交流不畅,所以天门蓝印花布的这个图案都是具有自己趋于本土的,才形成了自己的东西。过去天门的交通十分闭塞,导致天门不适合对外交流。但是这个坏的东西引申出来的一个好的结果就是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实践团:想问问您天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式从古至今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和创新呢?孙蒲庆:过去的生活没有机器来织布,所以就需要靠手纺线,人们在屋里纺线织布。现在利用的大部分都是机械工艺,比如这个花布,如果使用纯手工的制作的话,就无法适应现在这个需求。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人们生活的要求,我们都要把这些结合到一块。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产品的需求让我们的蓝印花布从品种上扩大了,产量也提高了。过去的手纺线有手纺线的好处,由于手纺出的布有种柔制感,再一个就是比较透一些,但是机器的布相对会平一些。我后来还制作出了一种手纺线和机器兼顾了两个方面的品种。因为手纺线的产量低了,不适应现在的需要。这样既保持了风格,也提高了产量,这个成本也降低了。实践团:那咱们蓝印花布的用途有哪些呢?孙蒲庆:蓝印花布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咱们国家主席的夫人彭丽媛在出访时曾经就穿过蓝印花布制作成的服装。而除了服装,蓝印花布也可以被用于窗帘还有其他布制品,比如说生肖礼品,狗啊虎之类的,利用蓝印花布制作立体的布偶玩具,耐看,大气。这个天门的蓝印花布在过去都是生活用品,比如我们穿的服装,床单,被套,窗帘,门帘等。但是自从解放以后,我们这个通过不断的发展,就不止局限于生活了,比如装饰品,或者舞台的背景,这都是地道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蓝印花布。实践团:咱们天门蓝印花布的传承情况怎么样,现在蓝印花布的学徒都是来自哪里呢?孙蒲庆:这个学徒有分为固定学徒以及流动学徒。像流动学徒就是碍于距离啊条件什么的,在学习了一部分后由于自身原因后面就不学了。像武汉的纺织大学啊,江汉大学美术学院,这种流动学徒还是非常多的,一般来学习的队伍分为两个系:一个是染制系,这个系老师和同学都会来我们这里进行学习,每年都会来。再一个就是服装系的,因为服装会使用到这个面料。但是固定去专门学习蓝印花布的学徒很少,一个就是家庭要考虑孩子今后的赚钱,要买的起房和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顾虑很多。像是在过去,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齐平。但是现在物价上涨严重,这个月还能维持生活但是下一月就不一定了。所以这些东西都不像过去一样平和。除了招收学徒之外我们也会开展一些社区活动,不仅仅是蓝印花布,社区也会对例如天门花鼓戏,天门民歌等,这就是我们长年累月,一年接着一年一直做的事,在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所以蓝印花布的传承方式很丰富的。实践团:今天真的跟您学到了很多,感谢您为蓝印花布发展传承做出的贡献。孙蒲庆:也很感谢你们关注蓝印花布的现状,我刚刚提过咱们天门的蓝印花布独具特色,其他地方像山东的这个蓝印花布就是点制的,十分清晰,我们这个蓝印花布是粗细相间的,不是完全清晰的。在江浙一带蓝印花布是细致的,但是我们天门的是较为粗犷的。我刚刚举例山东还有其他地方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任何东西,无论是蓝印花布还是人,都要找到我们自己的风格,就像你们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都要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独特点。(采访人、整理人:中国海洋大学实践团)
2022年7月21日下午14:00前后,中国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线上方式学习、了解了天门糖塑,并对天门糖塑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范耀堂进行了线上电话专访。 实践团:范耀堂老师您好,我们是中国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生,这次暑假实践的主题是助力家乡文化建设,我们知道您是天门糖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想请问您第一次接触到糖塑是在什么时候?当时的您对糖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范耀堂:第一次见识到糖塑是在18岁时,那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到老家找亲戚玩,在老家的街头第一次见识到了“吹糖人”。我还记得,当时糖人在我眼中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甜品,并且最好玩,能够秒杀当时期的任何玩意。实践团:那时您有想过会把糖塑当做一生的事业去从事和坚持吗?范耀堂:对!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不愿意继续读书了,想随老前辈去游走江湖吹做糖人,于是从此之后,我就是一心一意跟师傅学习糖人制作,想做一个江湖吹糖人的高手。实践团:听了您的故事,可以看出您对糖塑是“一见钟情”,那您可以进一步向我们介绍一下糖塑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制作工艺有何独到之处?范耀堂:糖塑色泽鲜艳,并且物美价廉,能够适应任何时期任何环境中的人群。我认为糖塑是每一个时代,不能够缺少的文化精神,应该世代传承,发扬光大。它的特点是可以吹做,也可以绘画,几乎能够做出人们心目中任何美好的形象。实践团:糖塑曾经确实有一段光辉的历史,占据了无数80、90后心底最甜蜜的记忆,影响了一代人的发展。但我们也想了解在日新月异当今社会,糖塑的发展如何?您认为糖塑在当代的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范耀堂:吹糖人在全国各地都有传承代表,开展传帮带,传承帮助制作,直至带徒弟。糖塑被誉为糖人担子,是小孩们的甜蜜世界,可谓国人妇孺皆知,并且曾被国家非遗组织多次派往多个国家交流表演,深受世界欢迎。但是如今任何东西都是在网上营销的,所以我认为糖人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网上经营中的运输、安全、卫生等问题。实践团:确实,在当今社会,糖塑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大的。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糖塑的制作过程不卫生、没有合适的地点进行售卖、糖塑的制作时间受局限、糖塑成品与玩具相比非常死板都成为了糖塑与现代社会无法相融的问题。那您有想过怎样让糖塑文化“复活”,让糖塑继续扮演小孩心中的甜蜜世界吗?范耀堂:我觉得糖塑想要被传承、被推广,最好是与当地文旅事业相融合来带动其发展,我可以在咱们天门的文化旅游景点摆摊设点,以便吸引游客的注意,让更多人认识糖塑、喜欢糖塑。实践团:通过景区带动流量的确是不错的想法,我们建议也可以将做好的糖塑作品真空包装,然后借助互联网进行售卖以扩大销路,增长销量。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咱们天门的糖塑文化可以在您的努力下重新散发光芒,让这份独特的美味成为每一位天门人舌尖上的乡愁,让天门文化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再次感谢您!(采访人、整理人:中国海洋大学实践团)
2022年7月20日下午15:00前后,中国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访了天门市群众艺术馆,并对天门渔鼓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朱丽进行了专访。 实践团:朱丽老师您好,我们是中国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生,这次回到天门实践的主题是助力家乡文化建设,我们知道您是天门渔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想请问您当初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开始接触到天门渔鼓的表演并开始学习的呢?朱丽:我能够接触到天门渔鼓是由于我的父亲他自己就是一名渔鼓表演者,那时候我们家里很穷,为了学一门谋饭吃的手艺,我就在11岁时开始跟随我的父亲一起学习渔鼓表演。实践团:那您在学习渔鼓皮影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比较大的困难,您又是如何去克服的呢?朱丽:我们学习渔鼓皮影确实遇到到过不少的困难。在我小时候刚开始学习渔鼓表演时交通很不便利,为了四处表演、学习,我往往要徒步前往各个目的地,天门周围的城市如仙桃、洪湖、潜江、松滋,往北边比如随州、汉川、孝感这些地方,都需要徒步前往,再加上有时候天气炎热,那时候作为小孩的我走到中途就会想着放弃,但每每这时转念一想到我四处表演学习总能挣到补贴家用的钱,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不管天大的困难,一定要克服。后来长大后表演需要搭建舞台,有时候刮大风、下大雨就会把我们的舞台给掀掉,那时候也经常会想哭并且想要放弃,但是等伤心过去回过神来就会知道这就是我谋生的技艺,阳光总在风雨后,舞台被掀掉再搭起来继续表演就是了,绝对不能放弃。实践团:还想问问您当初跟您一起学习这项表演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呢,最初的那些学生到现在还在从事渔鼓表演的还多吗?朱丽:虽然当时我的师傅带的徒弟并不多只有两三个但是因为从整体上看还是有不少人在教学这一项表演,因此那时候总体的学习人数还是不少的。但是最初一起学习渔鼓表演的那些人现在除了我之外已经没有仍在从事渔鼓表演的了。实践团:您最初学习渔鼓是把这当成谋生手段,后来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实在令人敬佩。从您最初学习渔鼓一直到现在,以您对天门渔鼓的了解,它有没有什么独具特色的地方呢?朱丽:咱们天门渔鼓最大的特点在于唱腔和组词。唱腔方面在我当初学艺时还主要讲求“九腔十八调”,而现在的教学则在四大唱腔的基础上丰富了很多,因为咱们渔鼓表演的乐器也在不断地丰富,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的唱腔也会不断进步变化。天门渔鼓的组词也独具特色,我们渔鼓表演者会和皮影表演者相互配合,创作出许多或风趣或有警醒寓意的作品。实践团:这么多年过去,咱们天门渔鼓在内容、表演方式上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与创新呢?朱丽:这个当然也是有的,比如说之前我们天门渔鼓的表演题材可能更多聚焦于古代的历史,上可溯及夏商周时代,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题材就有了许多创新,到目前形式就十分多样,有的时候我们会创作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段子,还有的时候我们则会针对时下的一些社会现象如夫妻不和之类创作对应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至于表演方式,在之前我们可能更多地会深入农村给一些当地的老人进行表演,而现在我们则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舞台”,无论是平时的演出还是为来到天门的省领导、中央领导准备的表演都可以通过汽车舞台展出。实践团:天门渔鼓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肯定有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想问您目前天门渔鼓主要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做传播与传承呢,天门渔鼓的学习者规模又是如何呢?朱丽:天门渔鼓自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一直都受到我们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无论是对我们渔鼓艺人的生存条件还是对渔鼓的传播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与补益,比如我们天门市群艺馆每年都会组织渔鼓的表演,来加强对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播力度,也会定期组织渔鼓的培训班,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助力天门渔鼓的传承。有时候我们还会走进校园开展表演,往往学生和家长都会对我们渔鼓表演十分感兴趣,虽然说现在的家长可能不会愿意他们的孩子在未来做一名渔鼓表演者,但是也能达到传播普及的目的,至于吸引更多的学徒,我们可以去寻找一些戏曲学校的学生,他们也是传承天门渔鼓的潜在对象。还有的时候身在外地的天门老乡会如北京天门商会等都会邀请渔鼓表演者前去表演,可以说咱们渔鼓的传播已经走向全国了。天门渔鼓现在每年都会开设培训班,不缺少学习者,我对我们天门渔鼓目前的传播传承情况非常满意。实践团:嗯,相信您也为天门渔鼓的发展传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今天我们做您这里学到了很多,无论是您学艺时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还是有关天门渔鼓的相关知识都让我们收获颇丰,再次感谢您。(采访人、整理人:中国海洋大学暑期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