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男多在农村”根在城乡发展失衡

2017-07-25   发表于 交友   阅读 2.3万   回复 6
国家卫生计生委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分布在各个年龄组;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镇地区。(5月14日《新京报》)  “单身男多在农村,单身女多在城市”的说法,其实已流行多年。此次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报告结论,算是一个更具权威性质的调查印证。对于原因,报告也有所分析:在我国城乡差别较大、人口流动加快的背景下,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增多;挤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其他地区发展,出现城镇男性找农村女性增多。但在一些贫困地区,条件较差的农村男性往往成为“婚姻梯度挤压”的最终承担者,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大龄男性因择偶困难,“被迫”未婚甚至终身不婚。  不难看出,单身男多出现在农村,主要是因为农村处于发展的“洼地”,报告中提到一个数据,在家庭收入方面,收入最多的20%的家庭是收入最少的20%的家庭的19倍,或为此作了注脚。也就是说,“单身男多见于农村”更多是一种被迫的“剩”,如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贫困山区出现大量的“光棍”,而被迫用“买卖”的方式“娶”越南新娘,以致引发诸多后续事件。就此而言,这一现象无疑需要公共关注与干预,比如加大扶贫力度,加快户籍改革等,以削弱城乡差距的鸿沟,弱化婚姻梯度对于农村男性的“挤压”。  但对于“单身女多见于城市”,则需要另一种眼光来看待。报告指出,在30岁及以上的各个年龄组未婚人口中,城镇未婚女性比例远高于农村女性,这主要是由于一部分城镇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独立性较高,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职业发展而推迟结婚。换言之,这种推迟婚姻年龄导致的“剩”现象,更多是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甚至有着社会发展的某种必然性。  事实上,“婚龄”推迟乃至单身族的增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如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约占到美国成年人口的1/7。而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在其所著的《单身社会》一书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一个保护人们免受伤害的社会,转变成了允许人们将自己才能最大化的社会”,而推迟结婚甚至成为单身族,正是“将自己才能最大化”的选择之一。  因此,评判单身男女分布现象,还需要理性地区别归因并加以对待。一方面,对于诸如像农村男性因为贫困等客观原因而难以成婚的被迫“剩下”现象,还需要公共方面的综合性引导与干预;另一方面,对于因为自主选择而推迟婚姻甚至抱持单身观念的年轻人,如大多数的城市单身女和大龄青年,还请予以足够的宽容。譬如,近年来似乎愈演愈烈的“逼婚”现象,就值得正视。必须看到,这一新的婚姻趋势有着竞争社会的某种必然性,正如《单身社会》中所预言的——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在社会普遍进步的今天,农村被迫剩男现象的增多,无疑是极不正常的,它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出城乡发展失衡的现实。但也应看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个人主义观念的强化,自主性的情感状况选择,将愈发成为一种更趋主流的正常现象,应该被社会加以正视和接受。譬如称他们为“剩男剩女”其实是不够准确的,亦带有某种歧视的意味。要扭转这种社会观念上的“歧视”,其迫切性或并不亚于缓解被迫性“单身男多在农村”现象。
还没有人进入打赏大厅,快来打赏吧
  • 回复6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开心猫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76

2017-07-25

粉丝 1371

2017-07-26

粉丝 22

2017-07-26

粉丝 1371

2017-07-26

粉丝 50

2017-07-28

粉丝 1371

2017-07-28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