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乡的广告文化

2011-08-03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6万   回复 13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讲的是人的外表美的重要。一个物件、一间房子、一个门面、一条街道、一个城市,都得讲究外表。“门面”也叫“门脸”,是一个人的脸面,也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体现。城市除了城市的规划要规范便于发展和建筑的美观,广告成为了一个城市是否真正美的关健,如同一个美丽的女人,她的脸型、身材、肤色再好,如不能梳一个好发型,配戴得体的首饰,打扮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西施效颦”。因此,要建设好一个现代化城市,广告的美观十分重要。
广告分为多种形式,有文字广告和画面广告,在商业社会,所有广告既是商业行为,也是精神行为,它属于文化的范畴。有什么水平的广告就有什么样的主人,广告是一个操纵者内在的反映。同样,广告的整体美和整体水准,也是一个地方精神文化载体的外现。
我们来看看天门这个文化之乡的广告。有句话说的好,乡下就是乡下,隔一档就是一档。读者诸君可能没多注意天门竟陵街头的广告,那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首先是没有布局,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南竖一个、北横一个,可谓乱七八糟。其次是设计的不美观、欠雅致,且不说要与经营的行业相符合,至少要与建筑相协调,包括大小比例、形态、色彩等。再次,还有错别字。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广告也是种间接的传媒,错别字就是种误导,更是没文化的表现。至于墙头、地上的性广告和造假广告,那就是满目疮痍、遍地垃圾了。
再来说说纸类广告。纸类广告虽不是固定的,但它每天的流量和幅射作用,比固定广告要大得多。比如,我们在大街上行走时,只要你随时随地一看,就可拾起一份广告。纸类广告还有一点与固定广告不同,那就是它的容量和变化。它不断更新的信息,好的像营养,不好的像病菌,不断地注入人们的大脑。
我前关于天门报刊的文章中谈到了有关问题,有的代表政府的报纸,竟公然用赤身裸女的照片作为封面,领导批评一句它就披层薄纱,领导不批评它脱一层薄纱。这个“美女”每天穿多少取决于上司的心情。用美女作封面吸引读者无可厚非,但用不穿衣裳的美女就成问题了。我不明白创意者是如何想的?难道女人不穿衣服才美吗?人是懂得羞耻的动物,现今关起门来卖.淫不为丑,但不穿衣裳上大街应叫丑吧?作为故乡人,我们往往汗颜!用裸女作报刊的封面这个事实,可说是闻所未闻,是全球之壮举。更奇怪的是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是谁给了它胆?是谁开了这绿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还有的报刊只认钱不认人,无论是谁,只要你给钱,我就登。不管你外表与内心美不美。有的企业家、某局长,今天刚上报刊,明日就听说他“双规”了。这样的结果,只有负面而无其它。广告是为经济服务的,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必须要有它的严肃性。
听说政府专门设立有管理广告的机构,从以上事例而言,充分说明这些管理部门并不尽职。收点管理费是你的任务,加强管理也是你的职责。社会是部严谨、缜密的机器,半个环节也不可松懈;广告是个大舞台,没有严格的监督岂不乱套?!
还是那句老话,文化之乡就应是文化之乡,要处处充满文化,即使是一个广告。或许这也些苛刻。
2011。8。4
  • 回复13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花开花落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3

2011-08-03

粉丝 2

2011-08-03

粉丝 2

2011-08-03

粉丝 7

2011-08-03

粉丝 5

2011-08-03

粉丝 10

2011-08-03

粉丝 5

2011-08-03

粉丝 871

2011-08-03

粉丝 3

2011-08-03

粉丝 10

2011-08-03

粉丝 10

2011-08-03

粉丝 2

2011-08-03

粉丝 5

2011-08-03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