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游古镇

2013-08-28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2.1万   回复 42


我们在苏州下了火车,立即赶到汽车北站,买了车票和门票,前往周庄。周庄是苏州昆山的一个镇,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世界上保护最完善的古镇,已经成为很火的乡村旅游景区。这些年,各地都在兴起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热,我不知道这周庄有什么特别。不过,从门票占了百分之八十多(一人一百,其中十七元为车票)来看,想必不同于一般乡村游罢。下车后,等的士直到庄前,然后排队持票进庄。中午,夏日炎炎,庄内游客熙熙攘攘,临河而居的人家,家家都经营着各色商铺卖旅游商品。在一间小小的电脑操作室里,我们五个的门票上一一拍照成像,说是这样的门票有夜晚出庄再进来等等的优待。
住的很不错!两层戴帽的现代小楼,临河一间出租给别人卖土特产;剩下的一律布置成客房,上上下下编了十余个房号,夫妻俩经营,名叫古镇客栈。我们网上预定的两间在二楼,很不错!干净、清爽,设施也全。周庄的万山蹄色泽鲜亮,肉质香嫩,可能天下一绝。这位元末明初的商界巨子,在周庄经商置产可能留下了许多佳话,人们敬重他同情他,不仅保留和光大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还保护并修缮了他的深宅大院。万山蹄就是很多传说中的一个:朱元璋吃了沈万山家美味可口的猪膀蹄,问沈万山是什么美味?沈万山自然不敢说是猪蹄,因为猪不仅与皇帝的姓谐音,而且朱元璋还属猪;沈万山便卑下自辱称之为万山蹄。哪知道万山蹄一炮打响,至今不仅是周庄人们桌上佳肴,而且是商机无限的周庄品牌之一。
当然,万山蹄也不能当饭吃,我们出去吃了午饭,略微休息片刻,就开始游走周庄。这个水村周庄!小河网状似的纵横交错,石拱古桥相通相连;河面虽然不甚宽阔,河水却清澈,艄公驾着船行驶在河面上,还有穿着家织印花布的老妇人也独自摇着橹唱着小调,船上的游客拍摄着两岸的古风古貌古建筑,他们也和摇橹的人一起,被岸上的游人拍进镜头里。他们坐在船舱里看风景,他们也成了一道风景。我们几个相机,就数我手中的机子焦距差些,所以就专门拍些近景和同行的旅游者;因为乱拍,所以电池就换得勤。
那些摇橹的一律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而且妇人居多;小小的河道里,驾着不算小的木船,仅凭一只橹,行进在纵纵横横的河湾中,动力是那木橹,方向盘也是那木橹。摇一天橹,胳膊和身体的累乏是可想而知的,难怪没有一个年轻一点的肯驾船哩,虽然可能收入不菲。
古镇客栈右边不远有一处古戏台,我们进庄时它正在演一出古戏,后来总想再去看看,可是一直没有听到锣鼓胡琴声音传来,怕是在歇场罢。周庄可以玩的地方太多了,几乎处处是古建筑,需要剪票进去的什么张厅、沈厅、程厅和“怪楼”……密布于庄内,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周庄百姓的先人们,当年过着他们文明优雅而又稀松平常的起居生活,今天人们看起来,那是先贤们高级无比的生存方式,那多么的遥不可及啊!在周庄,你会不时的走进收藏着各种古器的深宅大院,你不能不感叹那里的每一粒尘土都含着厚重的文化。庄南边还有一片湖水,廊桥上有亭,此时夕阳西沉,我们在亭子里照了许多相,只见那边庙宇前的拱桥上和桥两端人头涌动,响声阵阵传过来;我们便往那边走去。
原来,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放生池。我们买了几小袋鱼饲料,给红鲤投食。又拍了很多照。接着去撞了大铜钟,然后又走回庄子。看看已近傍晚,哪知道游客未减反增,人群川流不息,摩肩接踵。我走上双桥,迎面一个年约三十的美女导游,领着她的团队往上走来,她正讲着沈万山的聚宝盆之谜,蛊惑她的团员们谁要是想发财,今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您就扑通跳到这处河水里,幸运的话可能捞到聚宝盆。年轻漂亮的导游说着这个笑话的时候,恰好走到我跟前。我故作严肃地指着她大声责备道“误导!误导!”她笑衿衿的向我也向她的团员们承认:“误导啊,误导了。”
晚上的周庄也别有风味,两岸一排排红灯笼与河水相映成趣,阿婆茶、阿婆面邀约游客停下脚步来品尝;更有拉二胡唱苏州曲调的艺人站在桌前等你点曲子。正是端午节,又逢孩子们的妈妈生日临近,让艺人唱了几首曲子,除了几首好听的苏州曲调,还要了洪湖水和只有妈妈好。我们到庄外超市买了些糕点用品和西瓜后,女婿选了一个高处又摄了周庄夜景,他高级得多的相机尚且成像那么慢,我的就谈都不要谈了。回到客栈,洗了征尘,吃着周庄特产和西瓜,收拾一下房间,玩画廊主人游戏。这个游戏比三国杀好玩,在南京已经玩会了。可是,仅仅拍卖、收藏了三四十分钟,孩子们那位叫做妈妈的就呵欠连天、眼睛好像睁不开了,勉强把一局游戏完成。次日一早五点许,起来去拍摄周庄晨景,大约六点多,我走上周庄街头。小河边,已有船只轻盈地摇去,许是到它们的出发地去的吧;又见一位年约七旬的老妇,赤着脚在河边泥水中捞什么,起初以为是拾拣水里垃圾,很感动,站着看了一会,发现老人不仅把水里杂物拣到岸上,还清理着什么,注意看去,是螺蛳,还有蚌。前天中午我们在周庄酒楼点过一盘螺蛳,不知道是不是老人的收获。这时,我看见桥头不远处,有一位老者在从容的发炉子,那炉子大小和普通家用蜂窝煤炉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看着却又不同于一般的炉子。我走下桥去,到了老者跟前,打了一个招呼,便拉起话来。老者七十多岁,大学毕业后申请到艰苦的地方工作,于是被分配到安徽盐城工作了二十五年,老婆带着儿子在周庄务农。
正好他的老伴提了什么走回来,老者正说老婆一直没有工作,因此没退休费;婆婆也慈祥地说了一句“一分钱退休费都没有,还不是过?!”问,知道他姓王。老王在安徽工作了二十五年,他的一个小学同学在苏州教育局,帮忙把他调回了老家。老王退休工资四千几,住宅面积两百多平米,儿子媳妇做点生意,日子过得去。言谈中,我感觉老王心胸豁达,所以心态好身体健壮;说到他的炉子,老王自豪地夸赞着他家这个既外部质地特殊,又坚固耐用的煤炉,用了四十多年,还这么好。优点一二三条,有点儿头头是道。
我说:您们周庄真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收藏了好多文物珍品,整个周庄就是一块文化瑰宝,您的这个炉子只怕也快成古董啦!
老王听了,谦逊地一笑。又意犹未尽地说着当今时事和社会现实。我等他说到一个段落,适时向他提了几个自己关心的小问题,譬如周庄生活用水的处理、年轻一代对周庄文化的承续、旅游收入的分红……




  • 回复42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走之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3

2013-08-28

粉丝 10

2013-08-28

粉丝 2

2013-08-28

粉丝 98

2013-08-28

粉丝 320

2013-08-28

粉丝 9

2013-08-28

粉丝 139

2013-08-28

粉丝 1

2013-08-28

粉丝 131

2013-08-28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4

2013-08-29

粉丝 1

2013-08-29

粉丝 3

2013-08-29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