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有个天门村,新风吹遍口子村。
仙桃市郑场镇天门村,辖8个小组,2154人,是“口子镇”里的“口子村”,紧邻潜江市,以常规种养殖业为主。去年全村实施文明创建活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汽车走毛岳公路进入郑场镇境内,拐弯经立新路进入天门村。路笔直,渠洁净,水清澈,房整齐,天门村到了。
这个紧邻潜江、地处仙桃最西的村庄,是名副其实的“口子村”。
曾经,“口子村”交通不便,信息落后,唯一进出的主路多年失修。“不止是路难行,两旁杂物成堆,完全没得看像。”3组村民刘信国说,他是养猪户,经常要拖饲料、买猪仔、卖肉猪,非常不方便。“以往出行一般是靠摩托车,因为一到雨天,坑洼不平、泥泞不堪,客户都不愿意进村。”
如今,村里不仅修了路,还借"三万"活动东风,掀起创建文明新村的热潮,除了障、疏了渠、种了树、洁了道,门前屋后气象一新。
去年,村里还建起了新村部,有了小广场,村民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去处。相继修通了全部湾子路,对立新路水泥硬化后,在道路两旁建起了25个垃圾池。今年3月,立新沟和村部全部实行绿化。
倡导文明新风好,但要改变多年的陋习不易。建文明新村是好事,更是难事。有人不理解,有人干脆唱反调。“三万”活动对天门村是一场革命。
镇村两级干部挨家上门做工作,实施“先礼后兵”,同时帮群众捡,帮群众运,帮群众堆柴垛、码树枝。住在河边的罗来远老人,家中到处堆放着柴火,一人弄不动,村干部帮他转运到屋后,还替她盖好塑料膜,把四周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人感激不尽,连称以后一定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再不影响村容村貌了。
村里的一点一滴变化,住在家里的人感受到了;在外工作人员也感受到了,他们愿意支持家乡发展。去年,在外创业的王华林、田为平、于祖荣等人,听说家乡要修路建桥,立即带头捐资,在武汉创业的田则洪竟一次性捐给村里修路款6.6万元,共为村里“化缘”18万元。
通过借外力“化缘”、一事一议等,全村每年吸引的外来资金,全部用于修路建桥建村部搞绿化,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热烈支持。今年春,全村投入80多万元,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大小沟渠路,共栽了600棵广玉兰、600棵樟树,700棵红叶石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5组的陈辉军说,好环境看着养眼,住着舒心,他们都舍不得破坏,也特别珍惜难得的荣誉。这荣誉是镇村两级评的,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归总,再进行奖励、贴牌,他们都想当十星级文明户。副村长乐波讲起了一件趣事,3月底,村里对各户进行挂牌评奖时,8组一户村民争论:“凭什么我家没有义务星?”乐波笑了,肯定了村民的这种“争强好胜”,证明十星级评比有分量,群众看得重、想做好,他们就是要鼓励每户都拿全“十颗星”。
支书感言:
“口子村”的变化,得益于生态文明、和谐家园建设。今后只有想法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彻底改变村庄形象,让村民真正受益,同时还要加快建设步伐,让“口子村”成为明星村。
仙桃日报记者 韦丽勇文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