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

2014-11-02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2万   回复 6
西湖游记
魏开舫

十月三日下午,天高云淡,阳光艳丽。西湖河畔,游人如织。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行至西寺路中医院西侧门前,并从人行横道穿过西寺路,来到西湖东畔,开始了对西湖的漫游。
走近西湖河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落在西湖东畔的“陆羽故园”东大门,大门屋檐下一块黑色匾牌上“陆羽故园”四个流金大字格外醒目。大门亭楼朝东一字形排开,白墙红柱、铜门绿瓦、飞檐翘角,十分气派。我一边欣赏着故园大门唐式建筑风格,一边从门道走进西湖,来到了雁叫广场南侧的“陆羽故园”游览图站牌前,驻足仔细阅看了西湖游览简介。
陆羽故园位于天门竟陵西湖,面积约52平方米,是一座突出陆羽特色和茶文化特色,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主体公园,它由“一带”(沿湖绿化带)、“三湖”(龙井湖、普洱湖、茉莉湖)、“三岛”(湖心岛、碧螺岛、观春岛)组成。园内有茶经楼、陆羽纪念馆、伶艺长廊和雁叫关等著名景点20余处,凸显了陆羽先生在天门的生活轨迹。
看完故园游览简介后,我按示意图指示的游览线路,由东到西进行游览。
首先游览的是“古雁桥”。“古雁桥”位于距陆羽故园大门北侧大约50米。桥长15米、宽6米,为一孔石拱桥,其桥横跨一荷池之上,桥上两旁由12根石柱组成的栏干已经泛白,显示着风雨沧桑痕迹,无论是他塘生春草,还是绿水芙蓉,雁桥的石拱与桥下的景物总是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看到这座古雁桥不禁让人想起有关陆羽生事传奇故事。
相传公元733年(唐开元二十一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龙盖寺(西寺塔)智积禅师漫步西湖之滨,忽听到芦苇从中群雁喧叫,隐约有婴儿啼哭声,他闻声寻去,只见三只大雁用羽翼覆盖一婴儿,甚感惊讶,于是智积公慈悲为怀,将其婴儿抱回抚养长大,这个婴儿就是陆羽,后人为纪念陆羽在此建石桥一座,取名为“雁桥”。想到这里,我是乎明白了“故园”设计者们把“古雁桥”作为第一个景点不可置疑的理由。
走过古雁桥“陆羽纪念馆”就展现在眼前。纪念馆是天门市政府为纪念陆羽1260周年而修建的,纪念馆由前殿“小山门”,前殿(陆公祠)、后殿(鸿渐楼)等三部分组成。
“陆羽纪念馆”内前殿“陆公祠”,殿宇为歇山顶式,结构精巧,造型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祠前有古朴的“小山门”,其门额“陆羽纪念馆”五个大字为原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所书。“陆公祠”正中是一尊高2.6米的陆羽全身铜像,一代“茶圣”肃然落座,左手托杯,尽显精心品茶之态。殿内两侧陈列柜展出的是陆羽遗迹、遗物、文献和照片;中外专家学者研究陆羽所撰写的书刊、画册、评价文章,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诸冈妙子于1986年奉还的《茶经》珍本也收藏于此。
“陆公祠”内东壁悬挂着24幅图文并茂的“茶神”陆羽的生平简介;西侧墙壁上悬拴着九块呈长方形的《陆羽茶经》全部内容。殿内中间展出日本茶道和韩国陆羽茶经研究会所赠纪念珍品和书刊。整个殿内典雅肃穆,生动地反映了陆羽潜心事业、严谨治学、博学多才的卓越事迹。
纪念馆后殿为“鸿渐楼”(大雄宝殿),为两层重檐仿唐建筑,规模宏大、造型优美。大门两旁挂有“陆隐苕溪昔在天涯思故里,公为茶圣今遇盛世返新祠”的楹联。第一楼为祭拜堂,供奉陆羽铜像,陈列有全市历史文物和传世古物、珍宝3000余件。第二楼展出天门市历代名人书画、精品和部分革命文物,有贺龙、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天门从事革命活动时留下的不少珍贵文物,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纪念馆被中宣部、省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一边参观一边发自内心的感叹道:天门!我为你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陆羽茶圣而骄傲,更为陆羽魂归故里而倍感欣慰。
从陆羽纪念馆出来,向右转弯往西行走百步,就来到了塑像广场,一眼看见用汉白玉雕塑的陆羽全身塑像耸立在广场西端,我走近塑像前,认真阅看塑像碑文。
陆羽塑像7.2米,代表陆羽享年72岁,基座2.4米,代表陆羽在故乡竟陵生活24年,台阶阶面0.733米,代表陆羽出生公元733年,台阶总高0.804米,代表陆羽卒于公元804年。
我伫立在塑像前,久久凝望着陆羽巨幅塑像,由衷的佩服雕塑家的独具匠心和高超的技艺。你看!“陆子奉茶”神太文雅,眉宇之间显露出智慧灵气。长衫飘逸显示文人儒雅风范,昂首直立章显不为金钱权贵所折腰的浩然正气。其塑像雕刻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望着塑像我想起了陆羽所作的:“不羡黄金壘,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的《六羡歌》。你看,这面向东方的巨幅塑像难道不是对陆羽《六羡歌》最好的诠释吗?
在瞻仰陆羽塑像之后,我又兴致勃勃来到茶经楼广场,近距离目睹“茶经楼”的雄姿。
“茶经楼”座落在天门西湖“观音岛”上,我拾二十级石阶而上,来到了“茶经楼”下,正当我仰视茶楼,看楼有多少层时,正在建设完善茶楼工人师付告诉我,其楼共9层,楼高53.85米,比黄鹤楼、岳阳楼还要高,被誉为古今江南四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茶经楼)。
听到工人师付的介绍后,我为天门西湖有这样仿古楼阁而自豪,也增加我观看茶经楼的浓厚兴趣。
我带着崇敬和好奇,围绕茶经楼认真仔细的观看。才知道茶经楼由72根用钢筋水泥混凝而成的仿园木作立柱,每层由数十根仿方木作横梁斜梁,形成斜顶式、三角形框架结构,然后层层叠加而建,其门、窗、顶、壁、檐、梯等选用古建筑材料装修而成。整个茶楼层楼叠榭,碧瓦朱檐、雕窗玉砌、飞檐反宇,凸显了唐式楼阁的建筑风格,近看古朴典雅、远眺气势磅礡。我边看边听“陆羽故园”管理人员介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茶经楼”投入使用后,将世界各地有关茶文化的经典文献、诗词楹联、茶具雕刻、琴棋书画等经典文物收藏其中,把天门茶经楼打造成为“天下第一茶楼”。我想到那时,天门西湖必将成为人们观光旅游圣地。
游览“茶经楼”后,我站在茶经楼西侧的观景台上向西眺望,又被湖中碧螺岛上的绿林翠竹和沿湖仿古长廊所吸引。
下石阶,走小道,踏石径,过小桥,我一路欣赏着小桥流水、绿林花草、亭台楼阁这些美丽的风景,不知不觉的来到了碧螺岛上。小岛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怪石林立、石径纵横交错、沿岸垂柳婆娑,小岛东南沿岸修建了百米的仿古式长廊,名为“伶艺长廊”,长廊红柱碧瓦、曲径通幽,具有典型江南仿唐式建筑风格。传说陆羽少儿时曾在这里学习、唱戏、琴棋书画和泡茶等技艺,如今成为市民们在这里休闲、聊天、唱歌、交流学艺的好地方。
看完“伶艺长廊”,我又沿蜿蜒的石径小道来到座落西湖西北岸的“浮香阁”。“浮香阁”脚下有一仿古拱桥横跨在荷塘上,高大的仿古牌坊楼大门耸立在“浮香阁”的南面,十分庄严气派。其北面有仿大理石建成的名为“雁叫关”牌坊。据说“雁叫关”牌坊是以大雁羽翼呵护陆羽而得名。
浮香阁南北长约15米,宽7米,长廊两边各由10根粗壮仿园木柱支撑阁楼的脊梁;红柱碧瓦、飞檐翘角,既古朴典雅,又具有现代气息。阁楼内廊道两旁设有红木长凳,供游人休息,传说这里是陆羽少儿时期曾在这里交流、交换琴棋书画的地方。如今成了游人们休闲、聊天观景的必到之处。
我站在“浮香阁”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据说这湖水是从汉江江引灌而来,并与东湖灌通,使原来的“一潭死水”变成了这清绿的湖水。沿湖一大片片荷莲伴随着河风轻轻摇摆,像一片绿色的波浪,一浪一浪的向前涌,透出一股清香的荷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从浮香阁23级石阶而下,过雁门关,游百草园,漫步沿湖栈道,来到了以陆羽字号“鸿渐”命名的“鸿渐广场”,广场北侧座北朝南的“西寺塔”金碧辉煌,十分引人注目。传说陆羽曾在西寺塔学习、生活、劳动十四年,现陆羽仿铜塑像供奉其中。如今这里成了佛教信徒们朝拜的神圣殿堂。
在“鸿渐广场”从东到西设立有80根文化灯柱,每根灯上印有两首唐、宋、元、明、清,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陆羽、苏东坡等著名诗人的经典诗章,我虽然来不及欣赏这灯柱上所有经典之作,也不可能完全读懂这些古诗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但我还是来到文化灯柱下,有选择的呤诵了几首唐诗宋词。受一下文化熏陶,沾一点文人雅气。我想这是我和游人们来到此地真实意图吧!。
在广场的南侧还建有5堵文化墙,文化墙上将陆羽《茶经》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的主要内容雕刻其上,供游人们学习欣赏。
下午6时许,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我来到广场南侧沿湖的观景台上,举目远眺,夕阳象一团快要熄灭的火,余光反射在水面上,把西湖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林木花草映得彤红,宛如一幅夕阳下的西湖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望着这天堂般的仙境,此时此刻,我不禁感叹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观”。西湖啊!因为有你才有了茶圣陆羽,也因为有了陆羽,你才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

作者:天门市国土资源局
2014年10月15日完稿
(2014年10月18日被天门政府网站采用)
  • 回复6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魏开舫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31

2014-11-03

粉丝 320

2014-11-03

粉丝 2

2014-11-03

粉丝 2

2014-11-13

粉丝 2

2014-11-13

粉丝 2

2014-11-17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