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钰: 我的父亲

2022-03-03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7万   回复 14
本文作者:陈诗钰,湖北天门横林白场村人。热爱阅读与思考,湖北大学在读博士
本文作者:陈诗钰,湖北天门横林白场村人。热爱阅读与思考,湖北大学在读博士
        在诗社群里,陈艳萍老师说我的名字真好听,很是羡慕我。我说道,原本父亲是打算给我取名叫陈晶,后来听说同村和我同一年出生的一个男孩也叫晶,最后就给我取名为诗钰。现在想来,我和哥哥的名字确实与身边小伙伴的名字比起来多了些不同,起码在取字和意境上就与别家不同。

        至于说我的父亲有多高的文化水平,那倒没有。父亲1981年高考落榜之后,为了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两位弟弟,没有听从祖父和大伯让他复读的建议,选择跟着同村的一位医生张泰山学医。因为祖父从十二三岁就到隔壁的沔阳县(现改名为仙桃市)从了当时很有名的一位中医先生学医,祖父后来成了我们那方圆几十里地有名的中医。父亲为了继承家学,为了学得一份谋生的手艺,也走上了学医的路。我长大之后问过祖母,为什么父亲不是跟着祖父学医,而是跟着别人学医。祖母说,古时候有易子而教的习俗,怕父亲教儿子影响父子之间的感情。但祖母又说,虽然父亲师从张泰山先生,实际上还是跟着祖父学习医理知识。

        父亲最初学的是中医,但等到学成的时候,中医逐渐落寞,西医当时正流行开来,父亲又开始学习西医知识。父亲陈爽新,生于1963年2月23日,阴历正月三十。父亲是家里的长子长孙,他出生的时候曾祖父格外地高兴,所以父亲的名字里有个“爽”字,父亲出生的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所以父亲的名字里有个“新”字,这个“新”字在父亲那一辈的人名里出现的频率很高,可谓说是有着时代特色的名字。 

        父亲的童年到青少年时期恰好覆盖了“文革”十年,关于父亲这一段时期的经历,很少听到父亲提及,也许是因为年龄尚小,等到他稍微大些,记忆里是一些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怎么闹同村的一户地主家的儿子的故事了。从小就听父亲讲,自己成绩很好,成绩总是排年级前三,后来高考为什么会落榜呢,主要是因为英语太差。我问为什么没有选择去复读呢?父亲说,家里当时太穷了,而且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希望把机会留给他们。后来我的两位叔叔高考也相继落榜,最后去读了中专。

        父亲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很早就从家里出来,在村里最繁华的地方开起了乡村诊所。父亲在他的同辈里是算是最早开始自主创业的吧。那时候农村人都在家里务农,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村里人很多,家家户户都在家种田,出门打工或者经商的人屈指可数。父亲的诊所开了两年之后,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母亲,他们没过多久就结婚了。那时候父亲23岁,母亲20岁。父母结婚的当年,1987年9月,我哥哥出生了。接着,1990年10月,我出生了。那时候物质还不是很丰富,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很少缺吃的。我都会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因为我偶尔可以吃到他们想了很久都吃不到的零食。不过,这些零食也仅限于村小卖部里卖的东西。所以,小时候碰到有人问我是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的问题时,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喜欢爸爸。因为爸爸总会给我零花钱,且基本没有打过我,父亲不算女儿奴,我也基本没有体会到身为女孩被轻视的感觉,那时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很普遍。所以,我很庆幸自己能出生在我们家,庆幸自己能成为爸爸的女儿。小时候,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我不容许任何人诋毁他,爸爸是一个能给人足够安全感的人,只要有爸爸在,我什么都不怕。 

        2006年夏天的某日,那时候我正读高二,表妹第二天要中考了,我特意让爸爸骑着摩托车带我去镇上给表妹打气。后来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等了半小时,雨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爸爸决定和我一起穿上雨衣骑摩托车回家。骑到离家不远处的一条泥泞小道,轮胎突然打滑,我们摔了一跤,爸爸迅速用手撑着摩托车倒地的那一边,以免我被摩托车压到,但我的左腿小腿处还是隐隐作痛,当时天黑加上下雨看不清情形。后面雨越下越大,爸爸就把摩托车停在附近的一户熟人家里,我们伴着电闪雷鸣、暴雨滂沱往家的方向走。爸爸一边撑起雨衣,一边给我说不要怕,有爸爸在,雷公是打不到我们身上的。就这样,我就一边很害怕,一边在爸爸的安慰声中往前走。到家之后才发现我的小腿处破了一个很深的口子,且血一直在流。直到现在我的小腿上还有块疤,这块疤和这段记忆一起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父亲伟岸的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消退的呢?也许是从生活里的一些细节体现出来的吧。我发现我的父亲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啊,父亲并不是一个超人。大学毕业之后,爸爸有一天突然和我说,以后有什么事,你就要自己做决定了,爸爸能力不够,帮不上忙了。我从那一刻突然意识到,父亲可能觉得自己老了,我以后不能再完全依赖父亲了,我要开始像个大人一样生活了。

        2012年9月12日,祖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当时我正在鄂州市葛店开发区的一个公司里工作,接到噩耗时已是晚上十点多,我只能第二天赶回老家,那时候天门南站还没有通火车,我只能坐车到武汉,再从武汉坐大巴回天门。回到老家已是第二天下午四点多,看到父亲为祖父的丧事忙前忙后,完全不知道怎么悲伤。周国平在《父亲的死》里说道:“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我的父亲从此失去了他的父亲。父亲以后要撑起我们这个大家庭,因为他的母亲还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他必须要撑起一切。不知不觉,到祖父过世后的第三个清明节,我和父亲一起回老家祭祖,父亲看到祖父墓碑上的照片脏了,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巾把祖父照片上的灰尘擦干净了。看到那一幕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好像从未与祖父如此亲近过,父亲一直很尊敬祖父,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父子之间的亲密举动。此时,我发觉父亲的背影有些佝偻,他也老了啊。而转眼间,祖父已经离开我们10个年头了。

        父亲是个人如其名的人,他一直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我很少看到父亲愁眉苦脸的样子。父亲没有出远门打过工,大半辈子都待在他出生的村子里。父亲大方、豪爽、热情、好客,所以父亲的朋友不少。在我的印象里,家里时常会有人来吃饭,我想我骨子里的善良、大方、豪爽应该都是受父亲影响的缘故吧。近几年来,父亲越发过得潇洒起来,偶尔会和朋友们一起到周边市去玩几天。约莫记得2017年秋季,父亲堂兄弟几人一起去荆门游玩了两日,后来大伯建议每人回家后要交一份作业——写一首诗。当时父亲一口气作了两首诗,我惊叹于父亲居然会作诗,且一作就是两首。我的父亲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父亲三十多岁的时候,还会租一些书回家看,我记得有《射雕英雄传》《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但不知从何时起,再没有见过父亲看书了。后来再看父亲拿书,多半是医书和医学杂志。父亲的一生也许不尽如人意,但是也过得不差。用父亲经常说的话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父亲的高中同学里那些当年成绩不如他的人,后来大多选择了复读,也就理所当然的都上了大学,现在他们都已定居城市,而且还过着很不错的生活,而父亲也就一辈子呆在了农村。父亲有时候会说,我没有走出去,我赚了啊,我有两个孩子,而且都考上了大学,我为国家培养了两名大学生,而我的同学们都只有一个小孩,他们只能培养一个大学生。这话听起来一点毛病也没有,我权当是父亲对他自己和我们的鼓励吧。 

        父亲一直老实做人、本分做事,他在工作上一丝不苟,且通过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几次救人于生命垂危之际,然而父亲很少提及自己的这些事迹。从2010年实行医改之后,父亲的小诊所也应时代的变化,改成了农村合作医疗制的村卫生室。父亲对待自己的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20年年初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的新冠肺炎,父亲都为着村民的安危,任劳任怨的跑前跑后。2003年非典时期,我正在读初中,对这个疫情也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但新冠疫情期间,我作为一个亲历者,看着父亲跑在了疫情的第一线,每天早晚冒着未知的风险去给武汉返乡人员检测体温,由最初的慌乱到最后的有条不紊,这期间父亲又承受了多少呢?在大家都足不出户的情形下,父亲每天从家走在去医务室的路上,面对未知的一切。我想父亲多少会有些孤独和寂寞吧,也许他已经做好了感染上病毒的准备,也许他还没做好感染上病毒的准备。好在我们村实际居住人员里最终没有确诊和疑似病例,我们都平安度过了最危险的那几个月,笑着迎来了油菜花开,迎来了夏天的到来。 

        我们给祖父母过六十大寿时拜寿的场景还在昨天。弹指间,我的父亲也将近花甲之年。祖父母花甲之年时已是儿孙绕膝,而此时我还身处学校为学业所累,没能减轻父母亲身上的重担,实在是惭愧不已。好在我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如此一来,父亲和母亲就可以好好歇歇了,他们也该好好歇歇了。是时候让儿女们扛起你们身上的担子,让你们安享晚年了。
1人 (含1游客) 进入过打赏厅
  • 回复14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星空守望者 最后回复于 2022-03-07

粉丝 72

2022-03-03
:写的情真意切!
2022-03-03

粉丝 89

2022-03-03
: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2022-03-03

粉丝 83

2022-03-03
2022-03-03

粉丝 4

2022-03-04
:别操瞎心。缘分天注定!
2022-03-07
2022-03-07

粉丝 259

2022-03-04
:感受深吗?
2022-03-07

粉丝 15

2022-03-06
:这不是我,这是陈博士美女。
2022-03-07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