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萍:《天门包面》

2022-08-12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2万   回复 5
邻家有位小妹,是襄阳人,做了我们天门的媳妇。

 有时候遇见,就聊聊天,大多说些天门的事情。那天,她对我说,最爱天门的食物,蒸肉和泡蒸鳝鱼,是她常常想念的佳肴。再就是早餐,说为什么有那么多花样,根本吃不过来。我问她最爱什么,她说锅盔和糊汤粉、馄饨。她说,全国各地都有馄饨,唯独天门的最好吃。

 馄饨,我的家乡人叫包面。或许是爱屋及乌,就觉得这名儿好,比馄饨好听。之所以叫包面,怕是与本地生产草包有关系也未可知。草包方方正正,缝成袋子样,装东西。包面,是一块正方形面皮,搭上一点肉馅,四面一合,煮熟,连汤带水,加葱花等调料而成。

 那个年代,包面,不是随便能吃到。人们赶街,卖一头猪,手上有钱,吃一碗。也或者挑一担草包,卖了钱,吃一碗。要不就是卖粮的日子,哼哼着拖一板车粮食,吃一碗包面补充体力。再不就是贵客来了,才买一碗,招待招待。

 包面生意,是专门的饮食店经营。饮食店,叫食堂。食堂后门正对着我家前门,年久失修,那门破破烂烂,可以看见里面的景象。院子里,黑煤块堆成小山样。稍稍往里,有一台轧面机,轰隆隆地转。那些男师傅们,打着赤膊,挂一条大围腰,头上一顶白帽子,全身上下敷满面粉,个个笑呵呵地忙进忙出。几个女人,剁的剁肉,切的切葱,有时也见她们炼猪油渣。

包面的面皮,不像现在,是机器轧。那时候,人工擀。花时间,总见得他们在忙,忙得热火朝天。擀出来的面皮,薄得能隔着皮儿看字。在灯底下照,明黄通透。包出来的包面,金元宝样的形状,玉石般的色泽。

包面的汤,是整个猪头熬成。每到下午,饮食店打烊,就会提一箢箕熬煮得光溜溜的骨头出来扔。狗们知道,每天那个时段,蹲在那里候着。

 摆好的一个个大碗里,加了盐、酱油和一坨猪油 。有人买包面,师傅数着个儿,丢进滚开的铁锅里。然后拿一个大勺,舀一勺骨头汤倒进大碗,再把煮好的包面捞出来倒进汤里,洒上葱花。

 那碗包面,葱香肉香油香泛起,弥漫整条小街。

记忆里,我有一碗难忘的包面,是婆婆端着把碗买回来的。好像是我准备来武汉打工的前几天,想着孙姑娘要离开家了,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婆婆舍不得,突然把我当客待,买一碗包面我吃。

我和小妹的想法一样,其它地方的馄饨都不好。这其实是做法的问题。商家不会买猪头去熬汤,而是用五花肉熬汤,至多加几块剔得很干净的扇子骨。五花肉熬汤,不浪费,肉还可以炒菜。五花肉煮出来的汤,油气大,又可省了那坨猪油。

别小看那坨猪油。在一碗包面里,它非常增味。

写包面的时候,想起一位婆婆。她身材矮小,方方脸上有几点麻子,姓王。养了三个儿子,都已成家单过。当着婆婆的面,人们都叫她王婆婆或者麻婆婆,只一背着,就叫她好吃婆婆。

 嫌婆家穷,原本媳妇们就嘀嘀咕咕,说婆家分给她们的东西少。眼下有了这个外号,越发看不起婆婆,明里暗里讥讽和嘲笑。婆婆得了这个混名,见人,总低着头走,越是显得矮小。

 我去过婆婆家。低矮的土屋,几个坛坛罐罐,几张破桌烂椅。婆婆好吃,她到底吃了什么?我纳闷,也替婆婆难为情,就问奶奶。奶奶说:“婆婆想餐馆的包面吃,没钱。搓了几夜草绳,挑到街上卖。得了钱后,买了一碗。被村人看见,编了一句顺口溜:好吃婆婆上头坐,一碗包面十三个,吃了喜不过。”

 婆婆想这一口,不偷不抢,靠自己劳动所得,吃一碗包面,解个馋,却被人如此奚落,到底为什么?难道仅仅只是包面稀罕吗?而那食堂里,每天挤挤搡搡的,很多人在吃。

不过,吃的人当中,大多是男性。王婆婆被别人说成好吃婆婆,只因王婆婆是女人。这里面其实有关于角色的偏见。《第二性》里,波伏娃曾经说过:男人永远不会一开始就自称是某种性别的人,他们就是人。而女人不能,她们第一是女人。

 在我们的文化里,女人不能在吃的面前有多的想法,多的念想。这是对女人的德行要求,也是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假如是一位爹爹,他这样吃一碗包面,被人看见,不会有任何闲话。王婆婆是妻子,是母亲,是奶奶,她就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说,她不能偷偷吃,要让给老伴吃,孩子吃,孙子吃。

 时隔经年,写这碗家乡的包面时,自然就想到王婆婆。内心复杂。一方面觉得大家不该给婆婆起外号,编顺口溜。一方面觉得,婆婆撇开家人,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吃包面,确有私心而又不雅。再从审美的角度想,又觉得,王婆婆得了这个外号,也有美的一面。

 我有个想法,想了很多年了。在武汉开一家早餐店,把天门的早餐花样全搬过来,那生意一定会很好很好。

 对,按现在的形势,开一家,肯定不行了。要开成连锁店,和蔡林记热干面一样,仓储式配送,开进武汉的大街小巷。

作者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既在孩子心里根植乡愁,也可作为写作文的素材。 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想买书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直接和我联系,微信号:15818820884 也可以拨打电话联系我,电话号码:17762570121书的价格:48元。
还没有人进入打赏大厅,快来打赏吧
  • 回复5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16

2022-08-12

粉丝 5

2022-08-12
:谢谢关注!
2022-08-22

粉丝 6

2022-08-19
:谢谢关注!
2022-08-22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