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城市的样板

05-26 20:34   发表于 户外   阅读 1.2万   回复 2
“千羡万羡锦江水,都江堰坝天府来”,套用老家天门竟陵城的一句江河古诗,感受新时期公园城市成都的和谐自然。2300年前,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同儿子一道巧筑坝堰,此后八百里平川水旱从人,富足如天府。多年前,转眼像有七年,我到西门温江看植物,及河道里的石头,密密麻麻西瓜大小的石头堆在河滩地、流水边。这让我设想成都平原土层底下充满亿万个坚硬的石头坨,每逢平原往西的龙门山断层受高原板块挤压地震爆发时,亿万个圆石在地底下打滚跳跃,地面平地波及晃动,就是晃而不动。平邑成都三千年,都邑因为地震砖倒瓦落之事少有所闻,连豆腐般脆弱的建筑物杜甫草堂尚在,可以说地震不会给成都本土造成破坏,反而,又晃又摇造就了川人童稚般的快乐性情。硬石假说是我自己关于四川地震频繁、成都无动于衷的解释。那年在温江一条私房街上,偶遇一人摆弄成堆的石头,他在河道里挑那些有形色的圆石,打磨、上油,毛石头翻手变成艺术品。老师傅说自己老家在台湾,住成都已有十年。问他为何来成都,老师傅拿凿子的手上指,说这里是天府。应了这一句,成都是来了不想走的地方。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头。蜀,音同树、蔬、薯、熟,字意与食勾连,成都乃至四川为天下粮仓,蜀表述的是民以食为天。秦汉以来,蜀地灵人杰,传承华夏文明,繁荣民族本底。因有水旱从人,盆地风调雨顺,天如人意,年复一年。唐时成都花重锦官、窗寒西岭,杜甫描述“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低枝”。今天,走在成都的街头,老百姓养花种草仍然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贯践行。一楼的街坊家家门口摆放盆罐,盆里栽树,罐里长花,花木从一条街道延伸到下一街,满街是青,满眼是绿。城市向南,天府新区正在打造公园城市,大小公园、农田菜园比比皆是,高楼与草坪相随、大道与菜地相交,彰显现代城市管理的大度包容。麓湖公园区,居民在高楼养花种草,这是全国首批第四代生态楼房,敢为人先,是本土开发商予人相宜,满足居民对绿水青山的永恒向往。
  • 回复2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12

05-27 08:00

粉丝 28

05-27 17:1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