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支那个艰难的岁月里

06-16 16:51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5047   回复 4
在超支那个艰难的岁月
文/愿意看的人

       1974年的那个春节是我家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春节,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我家不再是超支户,不再被人冷眼相待了,也不再是生产队里的二等社员了。这件事虽说时间过去了五十年了,当时母亲激动的眼泪、姐姐的狂欢,至今仍历历在目,至今难忘。
       那个年月生产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决算,这种决算一般都是在春节前进行,既是一个生产队一年的大盘点,也关乎全队男女老少一年收支情况,关乎每个家庭的分红。我们队决算一般都是在队屋里进行,除了队长、会计、出纳、保管员参加外,大队里还有干部跟踪监督,这种决算一般都会花费两三天时间,那几天全队的男女老少都不忘去打探消息,守候在外面叽叽喳喳。1973年那年决算也不例外,只是那年我家格外关注,因为依据母亲的盘算,这年我家不会超支的,所以我和姐姐们一天数次光顾队屋,那几天晚上不过十点我们是不会回家的,总想获取决算的最新消息。        而那年决算最后的结果是后半夜出来的,在队屋外守候的人们因无法与深夜的寒风抗争,只能回家等待消息了。
       第二天我家刚开门,在生产队当会计的表哥就进来了,大声喊道:“表婶,决算出来了,你家是进款!”母亲在厨房应声道:“什么?”表哥大声说道:“你家进款48元,是进款户了!”霎时我这个不大的小子也从床上蹦起来,连衣服都来不及穿,踏着鞋跑出来,“表哥,我家真的是进款了吗?”得到表哥的肯定答复后,我和姐姐们高兴的手蹈脚舞,高呼:“我家进款啰!”这一天我家终于等到了,母亲先是与我们一样大笑,转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此刻我们也都随着母亲哭了起来,这眼泪是幸福还是心酸?应该说更大的成分是心酸,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母亲领着她的儿女们付出怎样的辛劳,让人都难以想象。
        我家世代生活在莲玉里,那是个有着千人的大山村,仅村里就有六个生产队,最远的田地离家都有两公里,付出的劳动强度比一般小村庄要大的多。而那时我家在队里是为数不多的人口大户,有九口人,却没有一个男劳力,仅每月按人口称稻也有270斤(每个人基本口粮每月30斤稻谷),就这一点也遭尽了白眼,总有人会说:“做事看不到人,称口粮来了。”所以队里称粮时我家是不敢上前的,即使去了也不会上前,挑着稻箩让人家先称,等别人称好了,哪怕是扫仓脚子的稻也不敢多说一声,似乎不是在称口粮而是在乞讨。尤其是称工分粮,有的户子只有几口人,称回的工分粮却有好几百斤,而我家九口人往往称回的工分粮只有百把斤,甚至几十斤,让人心如刀绞、撕心裂肺,这意味着全家老小只能忍饥挨饿,就是为了这些母亲发誓不能超支只能进款,从此全家人在母亲的带领下玩命的在队里劳动挣工分。
        ——所有的姐姐只读到初小(即四年级)全都回家劳动。小小的年纪当着劳力使用,栽秧、割稻、耘田、锄草、挑河、砍柴没有一样农活不干,就这样母亲还要她们晨起捡猪粪,天黑上菜地,双抢时节包田割稻插秧,有时到了夜里九点十点都不收工,全家人一年都像陀螺似的没有松劲的时候,都为了一个目的挣工分。一次在外工作的父亲掌灯时分回到家里,发现除了年迈的祖父拄着拐杖在烧饭外没有一人在家,父亲疑惑地问:“这一大家人呢?”祖父答道:“一家人都去拼命了。”父亲跑到田头,见到母亲正领着几个女儿乘着月色在田里插秧,父亲哽咽着说:“他妈,你不要命啦?”说着挽起了裤脚也加入了其中。
        ——小孩子放牛,一样闲不了。在那个最为艰难的日子里,我六七岁就开始放牛,母亲绝对不让我这个头上有六个女儿的儿子闲着,不去放牛照样不给饭吃。一般人家放一条牛也就算了,而我家却放两条牛,六姐上的那几年学早晚都要放牛,说是学生成了实质的放牛娃,时隔六十多年提起这件事六姐都流泪。当年因我太小,大我两岁的六姐除了自己放牛外,还要照顾我这个弟弟。一次我放的牛放怪,犟断了绳索,吃稻棵黄豆,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六姐赶来穿牛绳,却被牛顶到树上,要不是在附近做事的人及时赶来还不知是什么后果。还有放牛就必须有牛绳子,那时牛绳子是山上割的红藤制作的,我家没有男劳力,割红藤这件事都是五姐承担,一次她爬山崖割红藤不小心滑落下来,好在只是皮肉伤未伤着筋骨,而她腿上却永久的留下了大大的疤痕。
        ——女人干着男人的活。我这个家庭在搞集体时是没有男人干活的,但却时时处处、不论脏活累活都有母亲和姐姐们的影子。如当年挑特跃圩县里明文通知只要男劳力,而我的两个还未成年的姐姐却成了挑圩大军中少有的几个娘子军,挑着一百多斤的泥土爬圩埂,挣来了与男劳力一样的工分;上山砍树这个看来天生男人的活,而我的母亲却抡起斧子与男人一争高低,驮树下山一样不少于150斤,是人们公认的女汉子;踩压花机弹皮棉这也该是男人的活吧。又有谁相信一个怀孕且还是临生临月孕妇在弹棉花,这也就我的母亲能做得到。当年母亲怀八弟时,头天还在踩压花机,第二天早上却传出母亲昨夜生孩子了,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母亲这么拼命为什么?不仅仅是为了挣工分少超支,还是为了多挣点工分粮,好让一家老小少挨一点饥饿。
        岁月沧桑,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年我家超支的往事真的不堪回首。说艰难,那段岁月是我家最为艰难的日子;说辛苦,母亲最为辛苦,她是在玩命支撑着这个家;说奉献,姐姐们付出最多,贡献最大。在我进入古稀之年回望这些往事,撰写此文,目的就是从心里感谢已归天堂的母亲,感谢姐姐们为这个家庭的付出,让这段难忘而又艰难的历史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 回复4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3

06-17 10:59

粉丝 11

06-17 13:44
:现在好了,吃穿不愁,衣食无忧,但生活压力大,压得人喘不过气
06-17 16:33
: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06-17 20:35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