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支河应用数学的往事

2024-11-29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7816   回复 18
        看到最近发生的事,想起在中支河上的一些往事。
        1974年的冬季,天门县的水利建设任务是疏浚中支河,当时县里称师,区里称团,公社称营,大队称连,我有幸在团里任水利工程员。
        10月下旬的一天清早,全县各区分管水利的领导及水利工程员趁一艘机动船到了中支河,那时中支河快淤平了,水面不宽,水很浅,中间一条水道,两边全是半枯黄的芦苇,在船上基本看不到远点的地方。到地点后,师里简单介绍了中支河疏浚工程情况,接着分配了各团的任务,我们团被分配在汉川新堰吕巷村一带,河长有7、8里。这时我才知道县里在冬季要开展中支河疏浚水利工程,这是来实地接受任务的。会后,我们区几个人沿河岸实地走了一趟,晚上住宿在卢市区(现卢市镇)招待所。

        一、否定平行四边形
        接到任务之后,11月初团水工员先到场地,开展了工程量计算,要把7里多长的工程任务分配到各营去。我们团中支河地段都是弯曲弧形,当时是用方格坐标纸为基础进行工程量计算的,计算工具是算盘,是实地选取一定距离和代表性河断面,采用下河量取的方法将断面数据标于坐标纸上,通过获取断面面积再取河长计算土方量。在任务量分配过程中,我发现是准备连续采用平行四边形取长,再依次拟用水准仪测距在两岸分界埋桩,于是小心翼翼提出分段中平行四边形会有角度变化将造成宽度不等,与河型相比会产生土方量不准确问题,影响向上报总量和向下分配,大家觉得是这个理,于是改为渐次趋近方法计算土方与埋桩,做到了较合理的操作。

        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曲线
        工程快进入尾声时,一天接到报告,我团与邻团在交接处出现了问题,由于是跨区,平时双方基本没有沟通,后来发现双方边坡河底对接不上了,都说是自己的对,当然,两边的民工都不愿挖,干就是土方量。经联系,两团工程人员第二天去现场解决问题。不知对方准备了方案没有,晚上我做了功课。工地上最初的划线、桩号等标识已找不到了,根据工地大弧形实际情况,我拟出了一条与河型基本相符的一元二次方程曲线,并直接给出了挖进的路径与数据,第二天他们没有方案,是按我团的方案画线打桩,解决了问题。

        还有运用“非”字几何形巧让民工少挑水上堤等,那个冬天很冷,水工员要经常赤脚去处理一些水土方面的事,后来是脚都生疮了。
        一晃50年过去了。
  • 回复18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YLBSYBD 最后回复于 2024-11-30

粉丝 15

2024-11-29
2024-11-29

粉丝 37

2024-11-29
谢谢!
2024-11-29

粉丝 8

2024-11-29
是呀,条件差,生活苦。记得有段都完工了,清晨大堤整体滑坡,把河道全堵上了,幸好没有人。
2024-11-29

粉丝 11

2024-11-29
  您好!是啊,大家都特别的累,比挖汉北河还累。汉北河是挖土,有条件的还可用柴油机牵引板车,而中支河完全是挑淤泥上堤。
2024-11-29

粉丝 258

2024-11-30
:楼主深爱天门,有才学有肚量,对于宵小用独特的方式反击,从细微处着手,处处体现了天门文化人的深厚功力
2024-11-30
 是的。不像某些痴批,痴好医,呆好医,不痴不呆没法医。
2024-11-30
 谢谢!
对于汉江中下水资源保障来说,还应为兴隆水利枢纽点赞。今年是工程稳定运行十周年,十年来,兴隆水利枢纽灌溉面积达327.6万亩,灌溉保证率始终达95%以上,特别是数字孪生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发挥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比如今年的干旱气候,它对区域生态调度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在坝下水保障上,一直保持了“碗中有肉,杯中有酒”。除南水北调外,沿江各地也在推进生产大发展,对水需求量大幅提升,谁都愿多多益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可就那么一条江。
2024-11-30
展开4条回复

粉丝 258

2024-11-30
:    既然出了问题,政 府完全有能力处理好这个问题,和我预判的基本一样,采取筑坝分治、生态补水等,暴气是临时措施。
        当然也反映出需要思考的问题,污水在小板出发,一路下行,在卢市-净潭段都形成了污染带,还不是沿途Z F先发现的,而是网民先爆料的。
        前几天我发过一个帖子,“信不信由你”,提出存在的一个“带”对农业生产有参考意义,同样对环保也有意义,这个带内水土有较好自净能力,而天门河、汉北河、中支河等是它的血脉。
2024-11-3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