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就医的沟通问题
老年人查出问题,医生却说”没事”。当心“观察”变耽误!张大爷72岁,3年前体检发现肺小结节,医生让定期复查。他没当回事,今年咳嗽加重,一查CT——结节长大了,确诊肺癌。这样的案例在小地方并不少见。很多老年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结节/囊肿/钙化,建议随访”,医生轻描淡写说“问题不大”,就以为真的没事。结果拖了几年,小病拖成大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什么小地方医生总让老年人“观察”?而大医院的医生却多半会直接建议挂另外科室进一步诊治。可能有以下原因:
1. “老年人有点小毛病正常”思维
医生见多了高血压、动脉硬化、肺结节,觉得年纪大了都这样,容易低估风险。但常见不等于安全。 很多癌症(如肺癌、肝癌)早期就是小结节,观察期可能耽误治疗。
2. 怕过度治疗,反而害了老人
医生担心老人身体扛不住手术或穿刺,倾向于能不动就不动。问题在于:该动的也没动。 有些结节/肿块明明该早处理,却因观察错过时机。
3. 沟通不到位,老人听不懂
医生说“定期复查”,老人理解成“完全不用管”。
关键信息没传达到:
复查时间(3个月?6个月?)
危险信号(什么变化必须马上就医?)
一些人口中所谓的“小问题”最容易被忽视。
1. 肺结节: 超过8mm、边缘毛糙、有血管穿过的结节,恶性风险高。
2. 甲状腺/乳腺结节:4级以上必须穿刺活检,别等“观察”到转移。
3. 肝/肾囊肿:单纯囊肿没事,但囊实性肿块可能是肿瘤。
4. 胃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必须切除,否则可能癌变。
5.血管斑块:可能造成心脑血管突发事件。
子女该怎么做?
1. 陪年龄大的人看报告,因为他们缺乏知识,专业术语看不懂。别让他们自己“猜”。很多老人怕花钱、怕麻烦,隐瞒病情,子女要主动追问。
2. 帮父母记复查时间,在手机设提醒,到时间直接带他们去检查。
3. 小医院查出的问题,去大医院复核。小地方的基层医院容易误判,尽量找大城市三甲医院专家看一次。
1. “老年人有点小毛病正常”思维
医生见多了高血压、动脉硬化、肺结节,觉得年纪大了都这样,容易低估风险。但常见不等于安全。 很多癌症(如肺癌、肝癌)早期就是小结节,观察期可能耽误治疗。
2. 怕过度治疗,反而害了老人
医生担心老人身体扛不住手术或穿刺,倾向于能不动就不动。问题在于:该动的也没动。 有些结节/肿块明明该早处理,却因观察错过时机。
3. 沟通不到位,老人听不懂
医生说“定期复查”,老人理解成“完全不用管”。
关键信息没传达到:
复查时间(3个月?6个月?)
危险信号(什么变化必须马上就医?)
一些人口中所谓的“小问题”最容易被忽视。
1. 肺结节: 超过8mm、边缘毛糙、有血管穿过的结节,恶性风险高。
2. 甲状腺/乳腺结节:4级以上必须穿刺活检,别等“观察”到转移。
3. 肝/肾囊肿:单纯囊肿没事,但囊实性肿块可能是肿瘤。
4. 胃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必须切除,否则可能癌变。
5.血管斑块:可能造成心脑血管突发事件。
子女该怎么做?
1. 陪年龄大的人看报告,因为他们缺乏知识,专业术语看不懂。别让他们自己“猜”。很多老人怕花钱、怕麻烦,隐瞒病情,子女要主动追问。
2. 帮父母记复查时间,在手机设提醒,到时间直接带他们去检查。
3. 小医院查出的问题,去大医院复核。小地方的基层医院容易误判,尽量找大城市三甲医院专家看一次。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