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诡谲说深潜(品读赏析51号征文)

2015-10-21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9万   回复 19


《回声》跟前些时饱受诟病的《背后的子弹》如出一辙:大气,回环,有血腥味,有冲撞人心灵敏感神经的力道。两篇应该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不同的是《弹》文虽有好的立意,却因其冲突闹杂、人物偏多(小小说篇幅所限,人物稍多难免主次混淆难以刻画);而《声》文则一扫前怨,故事跌宕,情节多姿,人物精干,个性鲜明,意蕴含蓄而深邃。读者读来,如同饥饿者入得好客山民之家,享受到了一顿精神美餐。
这是作者深潜多日,捧到我们面前的一钵子佳肴。如果以冰山理论来品读《回声》,你会发现:它的八九分都沉在水下,而袒露在海面的一二分,却也摇曳生姿。故事突兀而来,不给读者丝毫的精神预防,拖拽着你跌入大根与黑狼那莫名其妙而又诡谲的恩怨情仇之中,第三行(请让我用“行”不用“节”,因为这是一篇诗化小小说)略微交待前因,“刀光中猝然倒地”区区七字,读者的眼球、心思已然被牢牢扣住:因了何怨何仇,黑狼要对大根下此狠手?五年来苦苦地寻找“仇人”,大根定然是为着一报前仇。诗化的意境与环境,诡谲情境与情节,拽着读者一步步走在险象环生的“山中”。这座山,是作者营造的文字垒砌而成的。
读者隐约读出大根好像并非进山寻仇。黑狼掷出的飞镖也并非要夺大根之命,他的奔逃更是诡谲异常。那急速滚下来的巨石亦不是要葬大根于深山,但是石块还是“擦伤”了大根脚踝。飞镖、巨石,是要阻挡大根追寻;山深、脚伤没有使大根却步。终于,伤痛加上疲惫使得素具身手的大根不再身轻如燕,“一个趔趄”栽倒,继而“仰面朝天”跌进陷阱。这回,没有了子弹,也没有刀光,有的是深深的陷阱,有的是同样可以夺命的“尖锐而锋利”的毛竹。只是,我们能够读出:陷阱并非为大根所设,夺命实乃意外所致。
小说接下来更加诗化也更加好读了,不过,已是尾声。作者该揭示的也不再需要刻意隐晦了。照片、书信这两件相对来说较为俗气的道具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读者稍稍舒缓了呼吸,渐渐露出来轻松的笑容。
不过,小说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意蕴,读者却不会轻易忽视,更不会忘却。这就是读后良久的回味思索了。
这篇小说如果说还有一些不足,那就是标题存在为了标题而标题之嫌,“回声”在文中两次发出,均略显做作。可能作者构思之初,脑海里先冒出来这个题目,然后决定拿这个题目来完成一篇小说,于是就虚构故事设定人物组织语言。这是林歌臆断,不足为凭。以《回声》做题目的长短篇小说,中外有好多部篇。当然,作者确实让这个故事中黑狼发自肺腑的呼声得到了深远回响。另外,虚构小说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难免露出来一些马脚,比如作者对大山、桑林、黑鼬……都可能缺少熟悉度,仅从阅读中获得过许多间接认知,这限制作者真实性的表述。好在作者非常聪明,选择了诗化的语言风格。另外,那个“十年”令人费解。
瑕不掩瑜!昨夜,读到这篇回味悠长的好小说,林歌觉睡得好。这要感谢作者!本来今天打算说说读后感受的,不道玉女捷足先登了;刚想要放弃,又见她在文字里“恶意”调侃林歌,林歌便立即敲击了这些文字。好文自有众人赞!林歌品读得不甚到位,一片爱惜之情,还是可见的。这是题外话。
  • 回复19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竹林康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31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1236

2015-10-21

粉丝 3

2015-10-21

粉丝 320

2015-10-21

粉丝 116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3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粉丝 5

2015-10-21

粉丝 4

2015-10-21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