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大锅奎米粑子啊

2018-10-17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2.3万   回复 28
热大锅奎米粑子啊 童年的记忆 小 小 天门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六十年代就达到一百多万人口,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大县之县,我在这里出生,并在天门长大,虽然离别家乡近五十年,童年时代的记忆却历历在目。 幼儿时代,最早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的不是公鸡,也不是闹钟(那时闹钟还是奢侈品,一般家庭没有),更不是生怕吵醒自己的慈爱母亲,而是“热大锅奎米粑子啊”的叫卖声。夏天天亮的早,醒的也早,没什么感觉。到了冬天,每当我还窝在被子里还没起床,就听到这样的叫卖声,像定时的闹钟,把我叫醒,天还没大亮,觉得好早啊! 严格来说,这是1958年以前的事了,那时候在天门,锅奎,米粑粑,还有油条(土话叫油果字)是普通家庭早餐(习惯叫过早)的必备品,锅奎,米粑粑都是2分钱一个,小孩子一般吃一个就夠了,简单,家长们不需要烧柴禾做饭,不像现在有燃气方便,自已家里弄早餐很麻烦的,天门人这种在外过早的习惯就这样沿袭下来了。 天门县城现在更名为竟陵,以前一直叫城关,也是全国对县城的通用叫法。当时城关不大,只是由三条街组成的丁字形小镇而已,做早点的(俗称勤行铺)不少,有固定门面的,也有在街上随意摆摊设点的,特别是做米粑粑的,一口缸灶(水缸开孔当灶)一桶浆,外带毛柴刨花之类的可燃物就地加工,买早点非常方便的。现在城管管的严,因影响市容,不准这样做了。 既然买早点这么方便,怎么还有提篮叫卖的呢? 原来天门县是个农业县,绝大多数都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收成好能交上公粮,填饱肚子,收成不好,只有挨饿的份了,为了生存,什么吃苦的事都有人愿意做,有的投亲靠友拼命往城里钻。城关其实也是个消费城镇,没有像样的工业,以商贸为主,是全县日用商品流通的集散地,城镇无业贫民也不少,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就钻上一般家庭起床较晚的空子,很早起来到做早点的铺子批量买一些锅奎米粑粑之类便于携带的早点沿街叫卖(以前叫捡锅全,拿粑粑,现在应该叫批发)。价格比摊点上高一分钱,锅奎米粑是三分钱一个,利润也有50%,但是销量有限,稍晚一点别人就不会买了。一个早晨能嫌到2一3毛钱就很不错了。 自从1959年之后,全国进入三年的特别困难时期,这道风景就消失了,一是粮食全国实行计划供应,凭粮票购买粮食,二是实行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消灭了个体户,这种自由买卖当作投机倒把会严惩不贷,谁敢撞枪眼呢? 回想当时在寒风刺骨的清早,提个竹篮,用块旧棉絮包着刚出锅的早点沿街吆喝的情景,心里总是酸酸的。“热-大-锅-奎-米-粑-子-啊……”的叫卖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2018.10.15修改 于上海
  • 回复28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游泳的猫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

2018-10-17

粉丝 146

2018-10-17

粉丝 13

2018-10-17

粉丝 4

2018-10-17

粉丝 976

2018-10-17

粉丝 976

2018-10-17

粉丝 4

2018-10-17

粉丝 4

2018-10-17

粉丝 976

2018-10-17

粉丝 976

2018-10-17

粉丝 98

2018-10-17

粉丝 10

2018-10-17

粉丝 12

2018-10-17

粉丝 4

2018-10-17

粉丝 4

2018-10-17

粉丝 4

2018-10-17

粉丝 4

2018-10-17

粉丝 29

2018-10-18

粉丝 4

2018-10-18

粉丝 976

2018-10-18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