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好声音

2012-11-04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3万   回复 6


  前些日子,打开电视,听说继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演唱会之后,2012年,6月5日宋祖英与中国着名钢琴家郎朗、世界顶级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再度携手,在英国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将中国民歌推向世界舞台.…….眼睛看着,心里想着,脑中“民歌”这个词组便又挥之不去,令人浮想联翩。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常教我们学唱河北民歌。从《小白菜》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小姑娘,整首民歌悲伤的情绪不仅仅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也打动了我和同学们。每当唱起“小白菜呀,地里黄呀,打从小呀,就没了娘”的时候,想起自己6岁没了母亲,我便不是眼圈通红,就是泪水婆娑。因此,辽远、朴素、疼痛、隐忍、深情……这是我对一些河北民歌的印象。的确,民歌是中华文艺锦绣花园中的一朵朵瑰丽奇葩,虽然来自民间,来自不同民族,但是它的内容、它的韵律,不乏对生活的向往,对哲理的阐释,对人生的解读。 中国民歌曾经有过辉煌时期,涌现出了大量让人经久传唱的优秀歌曲和一批受百姓喜爱推崇的歌唱家。中国民族众多,地域广阔,为民族艺术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发展空间。《诗经》中的民歌,道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道出了当时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广西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素有“歌海”之称。在秉承壮族三月三歌节的传统基础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应运而生。我们祖国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省份,甚至每一个不同的地域,都会有当地特色的民歌,每一个民歌种类都有被广泛传唱的代表曲目。为了寻找心上人对山歌,为驾船避险滩过激流而大吼“川江号子”,为抒发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的情怀而“漫花儿”,黄土高原上如泣如诉的信天游,悠扬的兰花花,热情奔放的新疆民歌,都汇集成中国民歌的海洋。   在湖北,一首首群众传唱的民歌,也记录了劳动人民的深厚情结。清江绝唱—龙船调,具有代表性的湖北民歌,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原本是利川人民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它的词曲都很有特色。《龙船调》的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龙船调》的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很大,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在全国广泛流传,后来还传入了东南亚国家。昭君故里的“兴山民歌”经过国家专家委员会和部际联席会议等一系列严格评审,最终从全国13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华社曾在2004年11月9日报道说,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时年65岁的老农陈明刚能一口气唱200多首民歌,被有关专家称为藏在深山中的“民歌王”。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民歌就是“生命的喘息”、"劳动的跫音",她是一种伴随人类的永恒旋律。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发现民族音乐人才的机制,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应该从源头上做起,让民族音乐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让民歌融入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当然民族音乐也需要随时代而创新,与通俗音乐和商业运做的适当结合会推动民歌春天的早日来临。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返璞归真也时尚。当你疲惫时,当你孤寂时,当你快乐时,当你漂泊时,唱起民歌吧,它会带给你心灵的慰籍,带给你纯净美好的情感。高兴了自己就唱几句吧,不管它是不是跑调十万八千里,为的就是找寻一种古朴而又时尚的感觉。让我们唱出生活的情趣来,让生活的情趣带来快乐的人生,让快乐的人生伴随我们到永远……  
  • 回复6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苍天有好生之德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2

2012-11-04

粉丝 2

2012-11-04

粉丝 10

2012-11-04

粉丝 41

2012-11-04

粉丝 4

2012-11-04

粉丝 965

2012-11-05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