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周刊八月第一期

2011-08-05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4万   回复 14
  
  没曾远逝的苍凉
  云飞风起
  谭元春是谁?
  他对于普通竟陵人来说,可能只是一条不太起眼的街道名;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却是名声甚赫的明代文学流派“竟陵派”创始人之一;对于“文化之乡”天门市来说,则是一块值得荣耀的历史文化“金字招牌”。
  在文化与经济日益联姻的今天,这块“金字招牌”,更显弥足珍贵!
  然而,当我带着异乡的文友,千万里追寻谭元春的“文化内核”,返回故里寻根问祖之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谭元春的“家”了。
  这天,雨过天晴。我们驱车来到新堰,沿着牛蹄河岸一条两米来宽的水泥路,蜿蜒前行。到达“蜂窝台”之后,水泥路却突然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窄窄的坑洼不平的泥泞小道。不时有乡人牵着水牛经过。
  留下车辆,换起裤管,我们一路泥水地步行前住谭元春故里。
  与我同行的,有一位是来自青岛市文化部门,非常热爱谭元春峻冷诗词的朋友。
  为了不让他扫兴,我给他讲起了往事。
  早年,我的姑妈嫁给了谭元春的后人。小时候,我常在谭元春的故居玩耍。那是怎样的一块风水宝地啊——八屋湾前,一汪被称作“大坑”的湖水的中央,是一个被叫作“山子”的小岛,这就是谭元春的故居。
  冥冥中,往往会有某种说不出的关联。年轻时我常在这儿逗留,“山子”上的翠柏、怪石、鸟鸣……孕育了我最初的文学梦想。
  尤其是那堆奇峻的怪石,充满了美好的传说。
  相传,有一种怪兽总在夜间出没,吞食乡人的庄稼。谭元春乡试归来,中得头彩,得知有这么一只怪兽之后,当即禀诗作赋进行讨伐。当晚,怪兽驾云而来,变成一滩怪石,永久妆点谭元春的庭院。
  在我的讲叙中,我们艰难地来到了“山子”前。眼前的“山子”,只是一个小小土丘了,柏树被伐光,鸟儿以哀恋的方式,去远方鸣叫。怪石呢,那一滩被大人用来吓唬小孩,充满了神奇传说的怪石呢?
  我只在齐人深的茅草丛中,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当年天门市人民政府立下“谭元春故里”的石碑。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未曾远逝的苍凉。仿佛看到了陆羽从竟陵出发,云游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视乎入文,以化成天下。”青岛的朋友不禁吟诵起《周易•贲》中的句子。就在这次回乡前不久,我去青岛拜会他时,促成了这次竟陵之旅。他也称之为“寻根之旅”。
  那天中午,我们在海天大酒店品着清香复郁的崂山绿茶,不知不觉谈到了《茶经》,又很自然地谈到了陆羽、钟惺、谭元春“竟陵三杰”。
  友人调侃道:“我们青岛人很崇拜‘竟陵三杰’呢,甚至把陆羽请到了海边。”见我不解,他便拉我下楼、上车,沿着胶州湾宽阔的马路,一路向南,直奔胶南。
  胶南是青岛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这几年经济发展非常迅猛。我们来到胶南的茅山岛上,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茶圣”陆羽的雕塑。
  友人向我介绍,这尊塑像于2006年10月1日落成,高7.8米,重9.9吨,前有《茶经》内容,后有陆羽介绍。塑像四周广场内方外圆,古代铜钱设计,塑像立于铜钱中央,象征财源滚滚,事业兴旺;塑像前方石道长89米,39级台阶,意喻步步高升;后石道长36米,33级台阶,意喻三三不断,长长远远。
  介绍到这,友人继续调侃:“为陆羽塑像,只是源于对茶圣的崇拜与纪念,但愿天门市政府不要说我们侵权啊。”
  我知道,胶南过去并不产茶。近年来,他们引进崂山绿茶这一品种后,已成为其重要的生产基地。真正精明的青岛人,不失时机地请来“茶圣”,为当地的经济、文化、旅游,又添一景。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情。“拜茶圣能让您了解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赏茶园能让您神清气爽回归自然。”从友人狡颉的笑意中,我早已读懂了一切……
  
  • 回复14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杨运灿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

2011-08-05

粉丝 1

2011-08-05

粉丝 1

2011-08-05

粉丝 3

2011-08-05

粉丝 10

2011-08-05

粉丝 10

2011-08-05

粉丝 3

2011-08-05

粉丝 2

2011-08-05

粉丝 2

2011-08-05

粉丝 5

2011-08-05

粉丝 5

2011-08-05

粉丝 5

2011-08-05

粉丝 1

2011-08-05

粉丝 139

2011-08-06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