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收割麦子的景象(多图)

2017-05-25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6.3万   回复 13
早晨干活的人回家吃早饭时都已经上午8、9点钟了。有家里照顾孩子的老人牵着几只羊下地。


你只要看看这前后20多年间的麦收变化和对比,就知道了什么叫历史嬗变和时代变迁了。俗语:“忙不忙,三两场。”是说芒种节到来时,麦子已经收割打过两三场了。淮北平原上至今还有端午节用新打下来的麦子炸了满满一篮子油条走娘家的习俗的说法。可惜的是,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变了,与之有关、与季节有关的带着油条走娘家的人似乎也在打工社会里悄然不见了。显而易见,人们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早已远远抛开了大家对于情感的依赖性。


刘运孩的老婆孩子用镰刀收割小麦。


留喜脱点上衣,甩开膀子戳麦。一般来说,一把戳子能顶三五个用镰刀割麦的人。


周铁蛋是我本家的一个叔叔,他正在自家院子里磨删刀。


收麦子的戳子是乡村做编织的匠人用竹子编织的,下边安装一片被磨得飞快的删刀。


吴振业,2000年前后既已去世。他是我老家最为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是编织的戳子远近闻名,除了到逢集时去买外,一般都要先找他定制。


村民赵孩家的麦场。这种手扶拖拉机后跨的车子是当地最常见的,很有点特色。我也曾拍摄过很多的图片。


现在收麦方便多了,村民只需套上马车拉回麦子就行。这是不多的养马的一家套上马车准备去拉麦子。


这个场景最能让人想起很多传统农业的景象。


早晨的麦场。收音机是每家每户当时必不可少的掌握天气变化的家当。收麦时节最怕变天有雨,所以天气是村民极为关心的事。


这个老爷爷更忙,一边抱着麦场要用的农具,还要这样背上小孙子。即是这样心中同样充满希望与幸福感。


麦忙是真正的忙!孩子一般不会再有人专门看护,随处还可以睡觉。


王来运正在装麦车。那个时候也只有架子车或者手扶拖拉机携带的马车。


村里的孩子们一般都放麦假了,懂事的孩子会一边玩耍一边捡拾麦子,更大的孩子就会帮家里收麦子干活了。


薛孩家的大女儿(现在她的孩子估计也快20岁了吧)是我看到的第一个能开手扶拖拉机的女孩子。麦收这个时候是各显神通,每个人都要尽其所能。为的是抢收抢打。


收割机把麦子卸到车上。


周得立家的拖拉机后轮坏了,又回去弄了一个来。


刘运孩的女儿中午回家做好了饭,将饭送到地里,给父母吃。这个时候抢时间是最关键的,做饭时最简单的,更别说能睡个午觉了。


周得力和王堂在村边的桥头买油条。有头脑的人很会做生意,这个时候能送上油条,是村民们省时省力的高兴事。 惟愿我,以此两组照片祈愿我的村庄和父老乡亲风调雨顺,万事不难,也以此献给我心中火热、温暖、喧闹的五月。
2人 (含2游客) 进入过打赏厅
  • 回复13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嘴甜心狠办事稳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4

2017-05-25

粉丝 7

2017-05-25

粉丝 10

2017-05-25

粉丝 1145

2017-05-25

粉丝 18

2017-05-25

粉丝 2

2017-05-25

粉丝 18

2017-05-25

粉丝 25

2017-05-26

粉丝 2

2017-05-27

粉丝 5

2017-05-29

粉丝 59

2017-05-31

粉丝 2

2017-05-31

粉丝 2

2017-06-01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