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在大天门的日子
http://bbs.datianmen.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12/20/2331277eriolqrp9zk7izc.jpg 遇见,在大天门的日子
有一种情怀,永远尘封在心底,就算时光褪去了红妆,依然会想起。有一种美好,无论隔了多少岁月,一念起,嘴角就会泛起浅浅的微笑。
两枚奖章,一枚是宝石蓝的文学勋章,一枚是橄榄绿的最佳新人勋章。高高地,并排悬挂在我的论坛空间里。耀眼的光环,如两颗夜明珠,熠熠生辉,流光溢彩。霎时,空间潵满了一地的金黄,连心情也星星点点次第闪烁起来。
犹如一篇冗长的讲义里,突然冒出来的精美句子,那样令人惊讶,令人有浅浅的喜悦。任凭是潮起潮落的日夕,任凭是风雨兼程的远方,我仍旧要坚持着去感激这些意外,一点一滴地好好珍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昨夜在网上突然遇到十几年前的好友,竟然还聊起当年的意气风发,竟然发现自己曾经这般痴迷过文学。时光荏苒,荒废了才华,浮华了岁月,岁月不老,老去的是心情。他说,很久没有看到你写的东西了,多了平实,多了思考 ,很好,继续下去。人生总难,相忘于江湖。一些昔日的美好总萦绕心间,一任昨天的温暖滴墨成章,不诉聚散无常。拈笔,微笑,只记曾经的馨香如兰,不叹今朝的落红成殇。
初识大天门,大约是在两年前,带儿子去武昌参加体检,在好友的招待所留宿。闲聊时,好友无意间说起,初中同学静水心然,在大天门发表了一篇文章《一抹温情》,回忆初中班主任文老师对她的关怀与照顾,并向我打听文老师的现状。我被这不老的师生情所震撼,也感叹于这个素心如简的女子,八年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生生不息,笔耕不辍,写下了近三百篇稿子,只为圆一个梦。
真正走进这片芳草地,是在两个月前。闲写了篇缅怀初中生活的文字,勾起了太多往昔青葱岁月的回忆,触景生情,于是,写了篇《又见中考》,一并推荐给在大天门做版主的同事牧哥。竟陌上花开,得了个精华。或许是版主对新手上路的扶持,于我却是些许的欣慰与温馨。
于是,日子便丰盈与厚实起来。总是忙里偷闲,游走在这文字的家园。白天,喜欢书间一米暖暖的阳光,拥着它缱绻地睡去。夜晚,终于告别哗哗的麻将声与泡沫般的肥皂剧,惬意地敲打着自己随意的文字,抽丝剥茧,纺织着快乐。让那些曾经的美好,偷偷儿,在心底,在指尖,作一回短暂的欢愉。 某一日,在路上遇见原来的同事,异常兴奋地说,张老师,我在大天门拜读您的大作了,要向您学习啊。言语间,用一种不同的眼神望着我,满是赞许。那一刻,似乎有某种成就感弥漫心头。其实,很多时候,历尽艰辛之后,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优秀。
作家郭小东说,文学是一种病。我想我这段时间是病得不轻了。虽然没有像法国作家福楼拜对艺术的态度,像虔诚的苦行僧对待宗教一样 ,为它情愿贡献出个人所有的一切。但是每当有触及心灵的题裁时,总时朝思暮想,连做梦都在构思,捕捉,修改文字,整天神经兮兮。 不知不觉,进大天门已经两月有余了。每天津津乐道,发帖,回帖,不管认识抑或素不相识的文坛笔友,总是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作为文章,最好形象大于思维,少些直接的说教为好。”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里,我真诚地感谢之蕙,冥冥之中与我有着相同QQ网名的慧心女子,贴心的帮扶,至真的鼓励,不断的提升。给我无穷的写作灵感和源泉。 从竟陵之社,到加入竟陵作协,这一路走来,文字慢慢变得温婉些了,有点味道了,不像以前那么生硬了。每发一篇新帖,牧哥总是这样一如既往地鞭策着我。“思维也宽泛些了”,“语言诚恳而灵动”,“文字功底在领悟中不断提升”,还有之弘,之情,小叶,阔之,独孤,傲哥等文友的跟贴勉励,犹如黑夜中的航标,又如璀璨的明灯,时时指引着我。 我们因文字而结缘,同在这片缘分的天空,无拘无束,任意东西。我想说,感谢在大天门遇见你们,一路同行,生活因你们而精彩。
已进不惑之年的我,似乎已经开始明白,这世间,原来没有任何痕迹可能永久性地留存。一切过往,如浮光掠影,都会随风而逝。生活对于我,已然如一条波澜不惊的河流,逐日逐月地缓缓流过。
只是,在这条河流下面,涌动着好多我不能也不愿忘记的记忆,在无数个寂寥的夜晚,时常提醒我,唤起我心中某些珍贵的感情,这时候,我就很想,很想把它们留住,犹如存封一坛醇香的老酒,任凭它们在岁月里发酵。
“把狂热和爱放在文字里是明智的,因为它们别无居处”。无意在雪小禅的文章里,看到这句话时,着实欣喜了一番。
在文字里,一切可以万劫不复,一切可以东山再起。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只能循规蹈矩,如履薄冰。尘梦里,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落寞,独坐如莲的心事,那横刀向天笑的意气,随着年轮的增长,慢慢缄口不言了。于是,只能把它安排在文字里。
原来,于文字的女人来说,我们别无居处。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