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文艺》答作者
几种文学媒体的特性与区别
目前能发表文学作品的媒体有四种:互联网论坛(博客)、报纸副刊、纯文学期刊、出版社。这四种媒体对作品的基本要求几乎是一致的,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互联网: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文字的发表形成了自由,可谓“全民写作”。想写什么写什么,想发什么发什么,无拘无束。这是繁荣写作的新时尚,也是实现梦想的大天地,但也是造成网络作品水平不高的罪魁祸首。网络写作有个最大的 通病,那就是“野马形”。顾名思义,就是文字的放任自流,没有章法,水份见多。由此而来,网络文学的达标率很低,一般在10%左右。我曾在汉网一个文学论坛设立基地5年多,有次采稿的结果是80多篇作品“全军覆没”,然后统一作回复,说明作品的问题。网络文学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1。不注重思想主题。2。不讲究结构,随心所欲。3。不简洁。王妈妈的裹脚。4。不重文采,过于口语化。5。病句、错别字偏多。以上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不注意,缺乏自我约束,“野马”会越跑越远。
报纸副刊:报纸副刊是专门刊登文艺作品的版面,故称为“副刊”。报纸副刊的最大特性是它的文学作品要求有时政时令性。“时政”即时代的政治;“时令”指时间季节。某种意义上说,报纸副刊的文学作品是艺术化了的宣传作品,它带有新闻的属性。纯文学艺术的东西它是不会刊发的。即使有时政时令性,如没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它也会拒之门外。对此我有个基本比例:文学占60%,时政时令占40%。当然高一层的报纸副刊要求很高,一般作者很难上去。
纯文学期刊:要求最高最直接的就是这类媒体了。它的最高要求是“完美”。所有作品都要符合文学创作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本教科书,有大几十万字,这里不作赘述。“三审制”是正规期刊的审稿制度,“初审”、“复审”、“终审”,一道比一道严格,哪怕是一点小问题,都会被无情地“枪毙”。如想成为真正的作家、诗人,必须过纯文学纸刊这座“火焰山”,不然,等着天上掉馅饼,那是白熬,成功从不存在丝毫侥幸。
出版社:(略)
以上综述的目的是为让广大的文学网民了解些这方面的知识,根据自已的情况作些学习和补充。
2011。8。10
关于纸刊作品的几点要求(一篇旧稿)
《天门文艺》在青草设投稿基地已有近两个月了,从投稿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十分不理想。第一次选稿,无论是初选还是终审,最后拟用率还不够10%。自第三期目录公示后,投稿明显没以前踊跃了。我也浏览了下来稿,与前一样,不太乐观。为了帮助朋友们完成从网络到纸刊的跨越,也为了这个“基地”长期办下去,这里有必要将纸刊作品的要求作些简要的提示。
纸刊对文学作品的要求概括起来分为三性,即“文学性,思想性、观赏性”。
一、文学性:所谓“文学性”,即区别于普通阐述的艺术性、形象性。其中包括题材、结构、描写、遣词告造句等等。在衡量一篇作品时,以上几个方面都得认真审读,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只有几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说是合格的作品。从我们所收到的习作来看,有的题材可取,但结构混乱、描写简单、语句平淡;有的结构严谨、文词华丽,但题材又太陈旧。有人曾对你说“文学性不强”,就是说你的作品还没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完美统一。
二、思想性:指主题。思想性是决定一篇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让大家更明确,这里要着重提到的是作品的“时代感”。也就是一个时代的“中心思想”。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灵魂,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言,失去了这点,任何作品是没有价值的。习作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偏离时代,二是有时代性,但不新不深。作品的思想只有具有“引领性”、“启发性”、“哲理性”,才能体现文学的特殊功能。有一个专业术语要点到为止,那就是“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大部分习作都是“个性有余,共性不足”。“共性”就是时代的典型性,也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时代的中心思想”。没有“共性”的思想不是文学作品所要求的思想。
三、观赏性:文学与艺术一样,除了它的教化功能,也有其“观赏特性”。也就是要“好看”,给人审美的同时以愉悦。这里面有几点:首先是“新意”。“新意”含“角度”、“手法”、“构建”等等方面。如同我们逛时装店,养眼的总是具有“新意”的。第二点:“别致”。平时生活中,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只觉得它好,但又说不出它好在哪里?这就是“别致”起的作用。这里面也有个出新的问题,但又与“新意”有所区别,它主要体现在细节上,既要“别”,又要“精”,这之中有许多技术的含量,这里就不赘述了。
文学是种艺术,其中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性,需要我们去刻苦钻研探讨,当然,文学也是门需要有天份和灵气的艺术,不是任何人都能圆的梦。这里并非给部分天份不足的人泼冷水,主要是告诉大家要正确懂得自已。
《天门文艺》虽是个小刊物,但要求并不低,愿她能成为文学爱好者的一级台阶,从此步入更加辉煌的理想。
2010。11。14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