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爱枫林晚——读杨运灿诗集《秋恋》

2014-05-01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2.8万   回复 8


停车坐爱枫林晚——读杨运灿诗集《秋恋》
文/文清


前不久,运灿兄托人送来一本他出版的诗集《秋恋》,先不说书的内容,就装帧的精美就吸引了我,外观的质量可称一流。在我没读完诗集时,《竟陵文学》主编国胜兄打来电话,命我为《秋恋》写篇评论文章,运灿兄是我兄长,再说《秋恋》的出版也是天门市作家协会和竟陵文坛的一件大事。恭敬不如从命,我只好接受了这一任务。我与运灿兄在文学道路上是一同起步的,我水平有限,要说写几句,也只能是谈谈我的一点读后感,以与广大读者商榷。 诗集的书名本取诗集中一首诗的标题《秋恋》,作为书名,也许反映了诗集的内含。再者,作者目前也正处人生之秋。封面封底的美术设计,很具匠心,用写实的风格呈现给我们一幅以枫叶、原野为主体的美丽秋景。这与整本诗集的诗风十分吻合。 《秋恋》分为四辑,我认为全集主要是三种题材,即土地、爱情、山水。 运灿兄出生于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运灿兄虽早已离开农村,但他的幼年和青年时代早期是在基层度过的,他对土地有着不可割舍的深厚的感情—— “家乡的土地我生命的摇篮/你的温暖唤起我的理想/你的柔情驱散我的忧郁/捧一把泥土亲吻你呀/养育我的土地……”(《唱给你——养育我的土地》)。 诗人对土地家乡的情感,更多是撷取某一生活场景和生活镜头,如《他躺在粮垛上睡着了》、《集市拾趣》、《专业户的书亭》、《照相》、《街头上的缝纫姑娘》等。 诗人写土地写家乡少有那种故作高深的空洞咏叹,而是一事一叙,有形有意,明朗清新,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关照,表现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如—— “让时代的春风注进思想的炉膛/然后捧起一颗鲜红滚烫的心/弥补生活中的每一道裂缝/煮沸那欢腾的时光。”(《补锅的小伙》)。 又如“是春的喧嚣/还是潮的涌起/那人流哟/追日踏雾/向这里陆续聚集……啊/热闹的集市/似云似水/如诗如画/这春/来自党的富民政策/这潮/涌向祖国的每寸土地。”(《集市拾趣》)。 诗人还用叙事的手法写人物,通过人和事来表现土地、乡村的命运和情感,这类作品读起来让人置身土地深处和乡民的内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 “……谁说白色是姑娘的大忌/我爱的就是白色/有白色就有我的爱人我的恋情”(《棉乡少女咏叹调》),把棉乡少女的情与爱和白色的棉花紧密相连。 又如“这月季曾给她带来沉醉/即使朝霞尽情地沐浴/花瓣上还是沁满淡淡的露珠……”(《花嫂》); 为了纪念在老山前线牺牲的丈夫,一个大嫂以卖花为生,“沉醉”是过去的幸福,“朝霞”是现实的诱惑,“露珠”是不屈的忠贞;诗中的含蓄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一个遗孀的敬佩爱戴之情。 爱情题材在《秋恋》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诗集的“重头戏”,这类题材主要容在第二辑“长江情诗”中。看完“长江情思”这一辑,我情不由衷地在插页的空白处写上了这样一段话:“作者对长江的情感是拟人化的,长江是他亲爱的少女形象。作者在表达爱情时,较好地运用了长江与汉水平原这两个形象(汉水平原是男主人公的形象代表),情感真挚而不直露,爱之悱恻而不繁腻,想象凄美而不消沉,心地深沉而不故弄玄虚。这一辑的爱情诗写得真情、大度,是心与血的诗之幻象”。 诗人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也不知道这些情诗写于何时?我猜想绝不是年轻时。在这里我不好作过细的剖析,只列出一些我所喜欢的句子,以飨读者: “你让你的女儿把魂落在这里了……” “我只能站在江汉平原的黑土地上/遥对楚天把你亲切地呼唤/呼唤我的春天呼唤我的爱魂/呼唤我那压抑很久的眷念……” ——(《可爱的长江》) “你是长江的女儿/我是汉水的儿子/我们同时汇入海洋……你蓬松的乌发/俨然是风的形象/我弓形的身影/叠印出层层波浪……” ——(《告诉你,我做了个好梦》) “想象着你那温柔的手/想象着你那甘美的唇/我的心碎了像魔方那样碎了/我真想去吮吸那不断的雨丝……” ——(《思》 “我多想待来一个美丽的寓言/寓言中只有我和你/等一个悲哀的结局/第一次相信/爱也有碎石般的路迹”; “只企求/在我的坟茔长出青草之际/你穿着白长裙背着小白包/还戴一朵白白的花儿/在我面前呼唤我的名字”。 …… 读了这些满怀深情颇具沧桑感的诗句,你一定会觉得这绝非一般爱情常用语的排列和演绎。人间自有真情在,我深为这位少女庆幸。爱情诗是最富个性的,“长江情思”中的大部分篇章,成功正在于此。 山水诗的拟人化是《秋恋》的又一大特点。《秋恋》中的山水诗并不很多,但仅有的诗章让人读后觉得与众不同。 “陆子泉”于天门佛子山脚下,因当年陆羽煮茶而得名,一反诸多文人墨客的惯例,诗人写道“哟/陆子泉/我的心能像你清澈如镜么/我的诗能像你甘冽醇厚么/我的友谊能像你四季常盈么?” “天门山”也许是天门的象征,虽不雄奇,但深受天门人喜爱,诗人伫立于天门山脚下想到的是反思自我:“此时/我盛不下山峦的层层叠叠/盛不下枝叶的丛丛密密/只有在你的半山腰/折一根墨绿的松枝。” 北京的景山可谓秀美,面对这一景象,诗人道出了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呵/我喜欢蒙胧/蒙胧使人生长深邃的怀念之情/但愿这蒙胧的印象/把我那渴求的心泉永远滋润。” 在这清者则清、浊者自浊的年代,有过丰富人生境遇,又身处官场的诗人,看到纯洁透明的昆明湖水,不由已地透露出对人格、道德、操守的深思:“你把贞操掩饰得好好的/没有一点空隙和觊觎/……你到哪儿/我跟你到哪儿。”这里也可能写了爱情的忠贞与挚著。 人达到极致,才能得到升华,当诗人站在天涯海角的南海之滨三亚的海滩上,心胸豁然开朗:“何须海上明月/何须恩怨放不下/这里/已是天涯共此时/灵魂在净化。”……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 限于篇幅,下面谈谈作者诗歌艺术的特点。应该说作者的创作风格是传统性的,这与作者的年龄有关。传统并非不好,中国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蒙胧诗”后,又产生了“先锋派”、“现代派”、“超现实主义”等等。说实话,这些年,我听到的议论不少,少数人是否定和批评,中国老百姓欣赏有个习惯,听得懂的歌就容易流行,看得懂的诗就是好诗了。我们写诗的人不能违背民族心理。运灿兄的诗就属于“看得懂”之类了。激情、真诚、质朴、自然,是诗人的又一特点。运灿兄的诗很少套用过去那些“意识流”、“通感”等手法,每一首诗、每一诗句都是有感而发,这正是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 《秋恋》中还有一些不太容易被人发现的闪光的地方,例如类同于古风又能歌唱的民歌风作品,仅举一例:“荷花塘/杏花弯/镜里垂柳托青山/哗啦啦刺破水中天/轻浪拍打送粮船//他站在船尾/她坐在船沿/竹篙一点/点碎了柳影/小船儿一晃/晃动着粮山//她回眸一笑/醉了他心田/他挥篙一击/溅她水花满面//清脆的笑声/留下一串串/满河的谷香/飘得很远很远……”(《送粮》)。通过此诗,可以看出作者古风、民歌的素养很深,只是类似的作品太少了些。在一首表面平易的诗中,中间和结尾处偶出几句画龙点睛之笔,这也是运灿兄诗技的一大绝招,如: “连油菜花上的蝴蝶哟/翅膀也变硬变黄”。 ——写情窦初开的姑娘。 “到了秋天/她突然来到他面前/只轻声说了句/“桔子熟了,你吃不吃?”/他张了张口/声没发出/只觉得喉咙里/涌出桔汁似的甜蜜……” ——写恋爱。 “一片桔叶/掉在他手里/仿佛递上一封情书……” ——这是一个少女到她心爱的男人的果园时的细节描写。 “把第一缕晨曦穿进针孔/扯着个大线团——/哟,是初升的太阳/于是,你牢牢地拽住了岁月的双膀”。 ——写街头的缝纫姑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一般写作者都懂得诗眼的价值,但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是难以做好的,关键是要做得自然不易。凡是好的诗句,它既是画龙点睛之笔,又是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比喻、遣词造句的精准、凝练的综合体。 还有两首诗在整个集子中较独特,优点在于凝练,不同于其它的诗,也是作者少有的。一首是《他躺在粮垛上睡着了》,第二首是《有一种思念叫做乡愁》。我们只来欣赏后面这首:

《有一种思念叫做乡愁》

有一种感觉夜来临时 酸涩漫长 有一种梦境清晓时 雾起惆怅 一份情系一个背影 一个背影背着一片土地 有一种思念叫做乡愁 在寄居的异乡 滋生悠长

这首诗有点像余光中的《乡愁》,但又与之不同。这之中最感人的是第三节,“情——背影——土地”,从个体到群体,又归结到广袤的土地,意境十分深远。 《他躺在粮垛上睡着了》这首诗,紧紧抓住一个农民疲劳得在刚收的粮垛上酣睡的情景,场景单纯,没有不相关的杂质,意境融洽。 运灿兄在繁忙而复杂的行政工作之余,能坚持写诗,实属不易,透过诗可窥见他深厚的功底,我相信他的一些好诗(说每首都好不是实话),肯定都是在心如止水时写成的,因为诗最忌浮躁。另外,其他部分作品还缺少“长江情诗”这一辑中突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这或许是《秋恋》这部诗集的美中不足吧。 过于熟悉的东西再重新仔细审视、欣赏,会发现她比原来更美,仿佛这次我与运灿兄的大作相遇。这正是此文标题产生的理由。 重温往昔不觉旧,停车坐看枫林晚!
2005年10月8日于竟陵
  • 回复8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前方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98

2014-05-01

粉丝 131

2014-05-01

粉丝 320

2014-05-01

粉丝 320

2014-05-01

粉丝 139

2014-05-02

粉丝 5

2014-05-03

粉丝 2

2014-05-04

粉丝 5

2014-05-04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