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情谊深

2020-11-29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9万   回复 8
       江城情谊深2019年11月29日,与老伴旅游台湾返汉,因天色已晚,遂留宿天河机场的空港商务酒店。晚,与丁志耕和周正文微信,商讨第二天武汉相聚事谊。
        丁志耕,本丁家之兄弟,原名年喜,武汉人,当年湖北省十八所重点高中之一的武汉十四中六六届高中毕业生。风流倜傥,风华正茂,为人正直,有口皆碑。本可以高中毕业后继续深造,以后会更大有作为。但在那个疯狂的文革岁月,说是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实则被剥夺了继续上大学深造的机会,被下放天门拖市的双河村,名字也随潮流而改为“志耕”。先干农活后任民办教师,以为就此会扎根双河农村一辈子“干革命”了。下乡九年后,七七年高考恢复,遂上华师荆州分院,得以跳出农门。工作几年后,弃教驰骋商海,于武汉事业有成。
        周正文,亦与志耕同为武汉十四中六六届高中同学。六八年下乡天门拖市太平村。下乡九年,拖板车,挑河堤,干农活,当教师,含辛茹苦九寒暑,与志耕、与梁家河的知青一样扎根农村饱经风霜德高望重。一批批知青纷纷招工招生进城,可正文与志耕一样,孤身在农村,遥望无可期,遍尝人间苦,默作乡下人。男大当婚,正文终与太平村惺惺相惜的美女村姑小彭喜结连理。看来,武汉十四中的高材生,也只能扎根农村一辈子而成为太平村人了。七七年恢复高考,已为人之父的正文,才得以步入高校,我才有幸与之成为同窗。
        志耕正文两人的知青生活贫乏无味却也略显姿彩,两人大名在天门县拖市区的南河片不说是如雷贯耳,却也无人不晓,知名度颇高。这不仅表现为其知识的多寡学识的高低,更彰显的是其刻苦勤奋真诚为人的品质能让下乡之地的乡亲(应为贫下中农乎?)们认可。我这个当年同为省属重点高中六六届高中毕业生的回乡贫寒青年,有幸成为了二者的好友。
        与志耕离别南河,与正文离别七里湖,各自东西,谋食异地,寒来暑往,几十年未曾谋面。但相互的友谊,彼此的记忆,却默默深藏心底。
        时代进步,现代化的社交工具微信,又把我们紧密地连系了起来。志耕约定,30号上午九点,他亲自驾车到达汉口火车站迎候我和老伴,迎候正文。正文更是重情重义,推迟了赴深圳同学聚会的时间,以便我们此次的武汉相会。
        九时许,志耕正文如期而至汉口站。江城遇故知,虽然均已是古稀之人,岁月的年轮早已跃然面庞,然四十年前的音容笑貌依然故我。相见时之健谈之喜悦之兴奋,自不待说。
        江城武汉,大江穿城而过,龟蛇对峙,三镇雄踞,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九省通衢之地,湖广要塞之乡。汉晋风云,宋元明清,昔日张之洞的洋务运动,之后的辛亥革命,3000年时代的变迁,无不让武汉在中华文明上留下了太多的历史印记。摈弃阶级斗争理念后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是让武汉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展翅腾飞。昔日脏乱差已难觅踪影,代之以高楼林立、街容整洁、市井繁荣而雄踞华中。九省通衢之称谓更是名实符之。从五七年长江之上的第一座长江大桥诞生后,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公路大桥、杨泗港双层公路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依次建成通车。5条长江隧道横贯江底,立体过江方式不断完善,领先全国。
        志耕早有安排,想让我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一睹武汉改革开放后的巨变。用心之良苦,显现的是真情。盛情难却,我等只能客随主便。志耕驾车,四人从汉口站驱车过二七长江遂道至武昌,从鹦鹉洲长江大桥折返汉阳,又过杨泗港双层公路长江大桥至武昌,后从白沙洲长江大桥到汉阳。一路畅谈,一路观景。沿途但见道路平坦,马路宽阔,立体交叉,花丛点缀,行人礼让,有序通行。大厦林立绿树掩,三镇记忆已非昨,云锁大江见奇美,雾遮三镇别样天。武汉发展太快,每天开着自己心爱的座驾在武汉往来穿梭的地地道道武汉人志耕,也不得不通过GPS导航来确定我们一行人的行走路线。
        按照预定时间,四人安抵鹦鹉洲长江大桥下的大圣甲歺厅总部就餐。舍弃就近的分部于总部享用蜚声武汉的甲鱼火锅,志耕情真意切用心良苦匠心独具。我等恭敬不如从命只能乖乖就范。就着浓烈的二锅头,及深情的话语表达,热气腾腾酱香味十足的一大锅美味甲鱼及其配菜很快就填满了我们的肠胃。
        志耕开车,将我们送至汉口火车站。停车场外,霪雨霏霏,寒气袭人。四人端坐志耕车内,却是畅谈更欢,暖意融融。高谈阔论,抚今追昔,谈资话题无穷尽。畅叙良久,才依依昔别。正文离别后即赴深圳聚会,我和老伴也即回宜昌。
        再见了,志耕!再见了,正文!同乡同窗,此等缘份,此生难忘。后会定有期,相念在心间,多多保重,永远永远!
  • 回复8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秋风劲 最后回复于 2021-02-09

粉丝 1230

2020-11-29
:感谢老乡了 !
2020-12-01

粉丝 9

2020-11-29
:你们也是优秀的!
2020-12-01

粉丝 12

2020-11-30
:那是我父亲写的《永漋纪事》中的内容。感谢你还记得我父亲的文章。
2020-12-01
 那个遭遇洪水的惨状,非亲历者根本写不出!所以记忆特别深刻,是一篇很好灾难大片,值得向后世人永远讲述,牢记!向您父亲问好!祝大灾过来的人永远安康!
2020-12-01

 我父亲1996年(时年81岁)写下了《永漋纪事》。他已于2000年不幸去世。我5006年整理了他的《永漋纪事》,发表在网上的。感谢你了!

2021-02-09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