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食

2021-04-22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8201   回复 3
上 海 之 食 

食在上海,别有感触。
船靠十六铺码头,已是下午两点;找到文学报社的黎焕颐同志,已是下午五点;待他将我带至上海文联招待所:文艺会堂时,已是晚上七点多了。
接下来是解决“食”的问题。文艺会堂离南京路很近,走上街头,店门已多关闭。有那么一两家开着,正值举办婚宴,叫人望宴却步。我只好往前走,在一处大约叫“华生”或“华丽”的小店铺坐下。小店约是个体户所办,几位年轻人很不错,点上菜,便等。
菜总算来了。菜名叫“磨菇炒肉”,倒引人的。但有股不知名的味刺人的鼻子,一尝又不对味。无赖,我只好又点了几碟其他的菜。倒也无甚怪味,但也没有好感。一顿饭花去多半个大团结。想在家中,几毛钱也弄得一顿的,倒真是出门一时难了。
我本想提意见,又觉得人家办个体亦不易。吃下这个亏吧。但又寻思,这个“亏”若叫我吃尽了也好,徜使后来者又吃“磨菇炒肉”,岂不又亏一人。于是离店时,我对店中一男青年说了,他也很客气,连忙哈腰,表示客气。这也许是上海人的精明,叫你吃了亏,又不带气地走开。
翌日,文学报社的同志带我们去城隍庙,进庙之前,让我们吃一顿上海小笼包。那店名叫南汇馒头店,据说有点名气。《文学报》编辑李连泰声称强于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他们也难吃一次的。一吃,果然有味,比那个体小店大不一样。
上海的“吃”叫人留下印象,首先那餐具就有意思,那碗极小。我们在虹桥宾馆吃饭时,有一次连吃五碗还叫饿。用中国石油报社杨同志的话说,上海人长不胖,大概就是吃得少了吧。
上海之“食”,味并不纯美,比如那个叫“华生”或“华丽”的小店就是一例。
  • 回复3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42

2021-04-22
:下午好
2021-04-23

粉丝 1236

2021-04-24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