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暑期里的“双抢”

2021-08-10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9万   回复 21
儿时暑期里的“双抢”

作者/千里之外

小时候上学,还是蛮盼望放假,因为放假自由好玩,如星期假;还有法定节假日,如五一六一国庆元旦;最盼望的当然是寒假了,那是过新年的假,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当然是很开心的假了。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伢们盼过年。” 这其中是有她的深刻内涵的。要说大人望种田,一年四季里当属暑假期间的“双抢”了。其实放暑假我也是非常期盼的,必竟在暑期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好多事情。如抓鱼、打鼓球(游泳)、走外婆家等,当然还有自己不喜欢干又不得不干的家务活。再还有就是能吃到暑季里的很多甜美瓜果。那时节再好吃的瓜果都是有季节性的,好比似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一样。不像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疏菜瓜果不分季节长年都有,非常丰富。

那时也是七月初开始放暑假了。在刚放假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早起,拿着一根细竹杆到塆子里的房前屋后的树上寻找蝉皮。积攒的蝉皮拿到镇上收购站去买钱。勤快一点寻找蝉皮卖出的钱够下学期上学的报名费。

这个时候生产队上大人们忙着旱田的棉花瓜果和水田的晚稻秧苗及早稻的后期管理,如棉花早稻的病虫害防治,旱田水田的浇灌,还有农具的维护禾场仓库的整理等。为备战七月中下旬的“双抢”作好充分准备。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双抢”就是要在短短十来天时间里完成抢收早稻和抢插晚稻秧苗。这活说的轻轻松松,实则是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还是时间紧任务重的体力活。“双抢”多在七月中旬末开始,生产队长按排妇女们割早稻。妇女们各手持镰刀在地头一字排开,一人站一厢,开始割早稻。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就是一场生产劳动的竞技赛。一个个弯着腰,先从右前方左手抓上一把稻子,右手拿着的镰刀朝着稻子根部割断,顺势用镰刀托着转身放在右后方。这样一把接着一把、一镰接着一镰。你追我赶谁也不愿落在后面。这活看似简单,实则是累人的很。不说辛勤劳作流的汗水,就单单腰弯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男将们在后边将割下的早稻桔抱入软架(夹板)或是筐篮挑到禾场铺平,用水牛或手扶拖拉机拉着石滚进行碾压。还得说一下,因早稻桔较矮收割后不便捆扎和机器脱粒只能用此办法。

随着早稻一块田一块田收割装运完成,因父亲是生产队水稻技术员,负责水稻田的整个管理。当一块水稻田收割快进入尾声,父亲已经在田块的这头将渠道的水引入了稻田。随着灌溉稻田,生产队长也早已把我们小伙伴们叫来收拾散落的稻穗,力争做到可粒归仓。小伙伴们也并非义务劳动,而是按每人拾的多少称重后给工分记到各家大人的工分薄上。

随着稻田的紧张忙碌,早地的棉花管理也不能忽视,生产队也会不定时叫我们小伙伴们去棉花田掐营养枝、寻找棉龄虫,按一定时间和数量给记工分。

拾完散落稻穗的地块,水已灌足,手扶拖拉机突突突进入稻田进行翻耕。翻耕完,社员赶着拖着犁的水牛扶着犁尾巴下田了,先是把这块因手扶拖拉机漏耕的边边角角进行补耕。补耕完后卸下犁,再装上早已拖放在地头的耙下到田地里,只见社员好似脚踏两只船的姿势踩踏在耙的两根横木上面,一手牵牛绳一手扬鞭,赶着水牛开始耙田了。等快耙完这块田,又见一社员牵着水牛,扛着耖子下田了,在耙完田的基础上在耖田,这道工序是把稻田泥土整得更细更平。耖完田后接下来就是用杉木梯子把较长绳子拴在两端,系好的绳从中间背在肩上成三角形,拖着木梯子往前走,完成这道平整稻田的最后工序,这块稻田就可以插秧苗了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在插秧苗之前还有我们小伙伴们的工作,就是分厢。队里会按排一个大人在协助指导我们做这件事。分厢都是按南北向,用长细绳在南北向两头拉着顺着田块的一侧,分别在田间两头用早做好宽度的比尺比划好点,按两点拉紧绳子,小伙伴们早已拿着一把秧苗,开始顺着绳子插起来,很快一厢田就形成了。功夫不大一块田分厢完成。

接下来,男将们将晚上或起早扯好的秧苗挑过来,一个个分散到这块水田里,就可以开始插秧了。

因为晚稻秧苗要求的季节性非常强,早一天插上的秧苗和晚一天插上的秧苗其长势有明显区别,俗语说不插“八一”秧,如果要是太晚几天插的秧苗秋后会严重减产甚至可粒无收。所以“ 双抢”就是与时间赛跑,大人们为了不误农时常常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干活,大人们把加班称之为“搞跃进”。

大人们晚上“搞跃进”去了,一般多是去扯秧苗,这种活不用眼睛看,坐在秧马上一边聊着天,一边双手摸着扯秧苗,非常熟练的扯一把扎一把。不过难耐之处就是蚊子多玛蟥多也是够受罪的。

而我们小伙伴们晚上聚在一起嬉戏打闹,忽然有人提议,“’加餐’吧”。“加餐”是我们小伙伴们的暗语,就是去偷人家菜园里的瓜吃。这就开始商量是去偷户家的还是偷生产队的。往往这时就争论不休,去偷生产队的都有专人看管,不好下手容易被发现。去偷户家吧,偷哪一家很难作决定。偷三德家的吧,红伢小伙伴说是他三婶的,那可不行。去偷四喜家吧,是兵伢小伙伴他四叔的也不行。还是大军自告奋勇:“你们说这家不行那家不行的,走,我带你们去我大伯家菜园,我知道他家的瓜长在那儿。”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大人们中午吃饭休息只有个把来钟头。那时候没有电风扇,更别说空调了,只有芭蕉扇。人已累的精疲力尽,懒得动了,那还愿意手摇芭蕉扇呢。可是在这酷暑难耐之时,怎样缓解疲劳恢复体力呢。人们总结出了最有效抗酷暑很受用的三个办法:

一是冷米酒,自酿的米酒提前煮好,当拖着疲惫的身体又饿又渴的回到家,两碗冷米酒下肚,那真是神仙般享受;

二是吃老沙瓜,又累又饿又渴的回到家,家中要是还有自家菜园的或是生产队分得油瓜香瓜尤其是有老沙瓜,将老沙瓜洗净刨皮用力捏开,将熟透起沙的甘甜沙瓜送入饥渴难耐的口中,那也是神仙般享受;

三是河边的柳树下乘凉,当吃饱喝足要趟下休息一会,而屋子非常潮湿闷热没有一丝丝风儿,只有拿着凉席或搬着竹床到门前河坡上的柳树下休息,看那枝叶摇曳,河面清风徐来。不用多说了这就是神仙般的享受。

虽然大人们在骄阳似火的中午有短暂的休息,而我们小伙伴们要有自己的行动了。我们一个个上身光着膀子,下身穿着裤衩,光着脚丫,头顶烈日,手拿小篼篓,飞奔到已整理好还没插秧苗的稻田抓泥鳅鳝鱼。整理好的稻田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大镜子,非常平整,水面没过泥土面约一寸高。当我们腿脚踏进稻田,此时稻田水温估计得有四五十度吧,烫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哎呀起来。顾不上那么多了,抓鱼要紧。

别看此时抓鱼看似自然环境恶劣,其实也是抓泥鳅的最佳时机。因为刚整理好稻田泥土非常稀软,加之水温又高,泥鳅藏在泥土下洞口很快塌陷无法呼吸。此时泥鳅只好把头探出泥面,看到泥鳅头部胡须八字开,张着大嘴吧,身藏泥下。这时候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头摆放成正三角下去,力度越轻越好,三指头均力,轻松捏住泥鳅头部提起放入篼篓里,一气呵成。如果你害怕抓不住它越是用力,它头部受惊一使劲钻到泥里,立刻销失的无影无踪了。抓泥鳅要点非常好掌握,若此时碰到鳝鱼,多会失手。看到鳝鱼头部用抓泥鳅的方法行不通,因为鳝鱼身长,拿捏头部是捉不住的,只能是掐它的七寸部位。当看到鳝鱼头部时用中指轻轻顶着它的嘴下去,此时鳝鱼会缓缓往后退,因鳝鱼身体是弯曲的,洞的走向不会清晰,加之泥土太稀软,中指跟着它头部跟不多远,它一但加速后退,洞一塌陷你的中指就迷失方向,只能无功而返了。所以还是抓泥鳅容易的多,只要看见泥鳅头部做到轻准快,就能很顺畅将一条泥鳅收入囊中,不,应该是放进篼篓里。不到一个小时篼篓里的泥鳅要是加点青辣椒足能炒上一碗下饭菜了。大人们就要上工了,我们小伙伴们也该收工了。

有时候从外面玩累后刚回家坐下,婆婆(奶奶)就会将准备好的搪瓷茶缸盛着的凉白开叫我送到田间地头给父母喝,我总是不情不愿照婆婆的吩咐去做。一天有时送两三趟,已缓解父母的疲劳饥渴。因婆婆小脚,我也会时常帮婆婆做点力所能及跑腿的小事儿。有一天也是非常热,我到家正拿着芭蕉扇不停的摇,随口念叨:“六月天气热,扇子离不得。虽说是朋友,你热我也热。” 我平时也不怎和婆婆好好说话,婆婆听到这四句话夸奖我:“这才跟老师学到了一点正经知识。” 婆婆一般也不怎么夸我的,我惊呆了。我笑着对婆婆说:“这又不是老师教滴,是从别个伢们的纸扇上看到滴。”

早稻收割渐近尾声,随着灌溉稻田水量增大,家门前河里的水逐渐退去。有两个小伙伴迫不及待下河摸鱼了,河心的水到小伙伴的胸部,其实水还是有点大,捉鱼还早点,不会游泳的还会有溺水的危险。我是在这之前两年,当时河水也是和这差不多大,我是下河“靠坡打鼓球”才学会了游泳的。“靠坡打鼓球”是方言,意思是做事情牢靠没有危险性,现引伸到投资规划创业改革等领域,和官方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如出一辙。

随着河水渐渐变浅,河心的水一段一段形成了小坑,下河摸鱼的人越来越多了。摸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水搅浑,正所谓浑水摸鱼。小伙伴们一个个就在水窝里闹腾开了,鱼儿们在水下让浑浊的水呛的难受,个个抬起头张着大嘴浮出水面了。小伙伴们有直接用手捉的,也有用小网捞的
说起这插秧,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插秧诗呢,诗名叫《退步原来是向前》。据说这是唐朝的一位叫布袋和尚写的一首诗。布袋和尚据说是弥勒菩萨的化身非常体恤民间疾苦,时常背着袋子化缘行走于民间。有一次和农民一同体验农活插秧,心有所感,作了这一首无名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禅诗虽然是描写农民在弯腰低头插秧的平凡事,但是禅诗中却隐藏着深刻的为人处事之道。做人只有心无杂念,躬身做事,看似卑微,却是低下头来正好看见水中倒映的蓝天,天空的广阔原来低头审视到内心的时候偏偏就见到了。只有当我们的身心不再被外界物欲横流所困扰的时候才是做人修行之道。插秧正因为后退他才能把秧田全部插好,退步可以让自己有更多前进的空间。看似退步,实则取得了进展,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当我们愿意谦卑的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豁然开朗”退步原来是向前“。

“双抢”约在七月下旬末就要结束,大人常说一轮“双抢”得让人脱一层皮,这话一点不夸张。只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现在种水稻再也不用搞“双抢”,“双抢”已成为过去式了。现在都是种袁隆平院士的杂交一季稻,把种子撒到稻田野蛮式生长不用插秧,亩产可达一千五百斤。而在“双抢”那时还是被评为先进的生产队,早晚两季累计亩产也就一千二百斤,有的地方还不足千斤,人还累的要死,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双抢”终于结束了,按照惯例生产队要给妇女们放几天歇凉假。这正是我们小伙伴们所期待的。母亲梳妆打扮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给我们兄弟俩收拾几件象样的衣服包裹好,一路相随在镇上买了些礼物,去我们盼望已久的外婆家。母亲是老大,姊妹们九个,还有几个姨舅都还没成家。外婆家人口多劳力多靠工分吃饭,家境还是不错的。姨舅们也盼望着我们来,我们的到来让外婆家原本就热闹的家庭一下就沸腾起来,走外婆家是我暑假里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了。

2021.8于滨州
3人 (含2游客) 进入过打赏厅
  • 回复21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千里之外 最后回复于 2021-08-15
2021-08-10

粉丝 32

2021-08-10

粉丝 35

2021-08-10

粉丝 51

2021-08-10
:双抢的亲历者!
2021-08-10
@千里之外: 是的。
2021-08-11

粉丝 62

2021-08-10

粉丝 10

2021-08-10

粉丝 50

2021-08-11
:那老是被关进笼子里我们这笑话栽秧在前面的人,就这样说。
2021-08-11

粉丝 29

2021-08-11
:谢谢关注夸奖!
2021-08-11

粉丝 14

2021-08-11
:双抢的亲历者看来你们那儿属湖区范围田多些,真是要命的双抢。
2021-08-11

粉丝 43

2021-08-11
:是七十年代的记忆,你的感触很到位,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那个年代大人们一年到头确实非常非常辛苦,从春耕忙到秋收,冬季农闲又要上堤挑河,挑河也是非常辛苦。一年四季根本就停歇不下来。那时对孩子们来说,虽然物质匮乏条件差,但孩子们还是很快乐的。
2021-08-11

粉丝 18

2021-08-11
:双抢的亲历者,苦中有乐心态好,凡事不可能尽如人意。
2021-08-12

粉丝 25

2021-08-15
:非常感谢故乡的女儿——心然老师的精彩点评。
2021-08-15
:附心然简介:陈艳萍,笔名心然,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等,全集九十三篇文字。
2021-08-15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