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萍:家乡的“茶马古道”——我们的汉宜公路

11-20 09:26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7246   回复 13
陈艳萍(天门胡市人,现居武汉。著有《故乡的女儿》在渔薪
陈艳萍(天门胡市人,现居武汉。著有《故乡的女儿》在渔薪
  在故乡土地上穿过的,有一条公路,叫汉宜公路。 

  我有个姑妈,住应城杨岭,离我生活的小街,很有些远。那时候交通不畅,去她那里玩,只能靠步行。爷爷说,要走一天。我还小,也就没有去过她家。但总是问,姑妈家在哪里?怎么走?爷爷就说,从小街出发,走十多里路,从汉宜公路上穿过去,再走一二十里路就到了。
  我的爷爷生豆芽,黄豆要挑检,他忙不过来,需要我们帮忙。放学了,我们回到家,爷爷就架好簸箕,摊上黄豆,一人一方,一颗一颗扒。他见过日本人,被抓过壮丁。十里八乡做生意,肚子里有故事。为了提高我们的积极性,他边扒豆子边讲往事。说他有一次,赶着马车在汉宜公路上走,遇到抓壮丁,跑得飞快,但还是被抓住了,关在皂市附近的一间房子里。半夜,看守们睡着了,他翻窗户逃回了家。
  生豆芽睡不好觉,爷爷讲着讲着睡着了,手里捏着黄豆,一个盹儿,老花镜从耳朵缝里掉下来,落在黄豆上,猛地一惊,然后问,讲到哪里了。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汉宜公路在哪里。但爷爷却时时把这条路挂在嘴边,根植在了我心里。那个时候,“汉宜公路”这几个字,我听清楚了,但是理解不了。很多年后,去武汉打工,走汉宜公路,才弄清楚,是从宜昌到武汉的一条公路。
  我十四岁离开故乡的时候,小镇已经有通往汉口的班车。那是我第一次走汉宜公路,路两边还没有建房子。刚过完年,是早春时节,田野里的紫云英正盛开,再远处,是一晃而过的一座座村庄。我无心欣赏风景,内心很无助,很忐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小镇到汉口的车,只有一班。我来来去去,很多时候,会在汉宜公路上等过路车。爷爷嘱咐我,从宜昌、荆门、钟祥、京山等方向过来的车,都可以招手停。知道事实如此,我却只选择京山过来的车。钟祥、荆门、宜昌等地,太遥远了,不熟悉它们,怕坐错车。现在想来,很愚。经过那个路口的车,百分之九九会到汉口。最不济也可以先到应城,再转车去汉口。
  等我真正想着梳理这条公路的时候,才知道,它从汉口的舵落口开始,经过东西湖、东山头、朱湖农场、云梦、曹大村、东马坊、应城、皂市、李场、龙泉、钱场、雁门口、易家岭、过汉江到沙洋、最后是当阳和宜昌。
到今天,汉宜公路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听说,这原本是国家规划的一条铁路线,准备把路产产权卖给德国人。詹天佑先生极力反对并主持设计了这条铁路的路基。后来,国家又把它规划成公路,这也就是汉宜公路又平又窄的原因。现在的詹天佑先生汉口故居里,还陈列着当年设计这条路基时使用的书籍、文稿、图纸、计算尺之类。
我的家乡人外出求学,大多要从汉宜公路出发。一位本家伯爷,成绩优秀,考到县城读高中,每个月步行回家一次拿米背菜,在汉宜公路上往返七八十公里。后来,他考上武汉大学。出发时,从家走到附近的汉宜路上拦车去武汉。后来,伯爷的孩子们去了美国求学、定居。看起来,伯爷的孩子们,起点在武汉。但是深想一下,他们的起点其实也是在汉宜公路附近的那个小村庄。
  这条公路,对于这条线路附近的城镇来说,是经济命脉。一度,这条路上乱象丛生。听甫叔说,严打前,人们往宜昌方向去,雁门口那一带,拦路抢劫的多。一拨一拨的人拦停车辆,手上提着袋子。上车后,那袋子里拿出来的不是弹簧刀就是杀猪刀。往汉口方向去,皂市应城附近,就是拎包的多。其实也叫抢。看到人怀里揣着包包,抢了就跑。也就是那一段,人们说起汉宜公路,很恐惧。
  到了我这一代,路风路况好转。随着打工浪潮的层层推进,家乡的孩子们,纷纷向大城市走去。那些年,每到春节,汉宜公路很忙。年前,游子们踏在它的身上归来。赚钱多的,赚钱少的。开心的,苦闷的,它一一接纳,往村庄送。年后,游子们踏在它的身上出发,带着家乡的特产,带着挣钱的梦想,带着家人的希望。它把他们送到车站码头,也或远方的城市。
  现在写来,想起一件事。那年去广州妹妹家,去上下九那地方逛街,走到一条小巷深处,看见詹天佑先生故居,就进去参观。我其实看过很多名人故居,但在詹天佑先生的故居里,我觉得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回去后,我还讲给外甥听,要他一定抽时间去看看。当时,我想不明白自己的这份感情。现在写这篇小文,才理解了自己。他老人家为我的家乡设计的公路,如一盏灯,照亮了几代人走出乡村的遥途。
我也在几十年的奔忙中,看着汉宜公路日渐萧条。现在,围绕在它的附近的是一条条高速公路。我回故乡,再也不走汉宜公路。它被冷落了,但还是在发挥作用,路上车辆不断,为繁荣地区经济奉献着自己苍老的生命力。
去年清明回故乡,在应城上高速。儿子开车,他导的一条路,走汉宜公路。路况不好,很颠簸,他爱惜他的车,就很懊丧,说这条路太烂了。我听着,什么也不说。他不在这里出生长大,肯定不会知道她的妈妈对这条路的感情。颠颠簸簸,一蹦老高,但我很高兴,好像是和故人重逢,和往事会面。
  它是一条路,我是一个人。在生命的场域中,我们有共同的悲欣交集。短短的一段时间,我似乎和它拉了很多家常,回忆了很多事情。
  大家都知道,深山老林的崇山峻岭间有茶马古道。而汉宜公路,就是我们平原上的“茶马古道”。它的一头是故乡,一头是他乡。他是一条路,也是一段情。它代表一个时代,也在书写一段历史。
3人 (含3游客) 进入过打赏厅
  • 回复13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东风之渠 最后回复于 11-22 12:29

粉丝 67

11-20 09:48
:陈艳萍的所有文章都是写天门、汉川、应城和京山等城区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百姓趣事等。
11-20 09:53

粉丝 112

11-20 11:19
:这条道路是川汉铁路的路基,德国人修的。
11-20 12:53
:是的,听老人说,当时已经规划路基了。解放后,废了这条路。
11-21 08:11

粉丝 110

11-20 12:52
:同感!
11-20 12:59

粉丝 7

11-21 04:20
:汉宜路也是抗日战场!1941年到1945年,新四军经常在皂市等地偷袭日寇军车。
11-21 08:17

粉丝 19

11-21 08:14
:最开始是铁道,后来是主道,现在是备用道,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11-21 08:19

粉丝 22

11-21 11:59
:更正:王家峰-》王家浲(往永漋镇方向)
11-22 12:29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