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说
《说文》所释方之舟之、船併成舫,顺时非训古。甲骨文方 更象一样刀具,与远古犁具耒耜相关。农耕先民牵牛秉耒,刺土称推,起土叫方,方是分地的动作。再观甲骨文分 (),八八对切,方分二字形音意彼此融通。英语表方意的词主以p字母打头,如place(地方)、position(方位);d是翻过来的p,分(division)的象形表达,方位之取向(direction)。p、d与希伯来语排第三的字母 ג(Gimel)同根共意,ג 形如铧,叉地翻土,开沟堆垄,分的字根。希伯来《创世纪》载,洪水后挪亚第四代,“地上的人分地居住”,法勒生逢此时,取名פֶּ֔לֶג(Peleg)。Peleg是palag的词源,动词分,名词沟。近代人研究经典,观察亚非欧美澳各大陆海岸线轮廓,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古大陆原本呈一巨块,大洪水后分裂、漂移,形成今天的板块构造和地理方位。地有无分移,《创世纪》载无细说。大陆漂移仅为假说,学说总有真伪,经典却是人类灵感的源泉。关乎地、分、方,经典作了关联但非联想的传记。
─ 混沌在芬芳万种的世界神话中奇妙地统一。《创世纪》典藏宇宙物种起源,“起初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尚书》载“太初有混沌,窈冥无形,混沌渊默,不显名,自寂不泰,故能成天地”。混沌是一片糊,希伯来老话叫Tohu Bohu。耶和华创造或盘古开天地,光暗、清浊分离,阴阳、万物相生,一朝脱糊,太易太初。
─ 天地分开,造物主又造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气与水的关系,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论“地气上为云,云出天气;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雨之合体现在英文rain(云音雨意)字中。 水与地的关系,《创世纪》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旱地为地,水的聚处为海”。地者陆地,露之土也;对应的英文earth由ear+th组合词意,ear表形,片状如露出的耳朵、穗子;th韵音,同古英语d音,日耳曼所属印欧语系仍保留原始舌头音,如德语地是Erde,梵语印度是恒地(Hindi),恒水之地。th、d发音最能表明“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类似客家话知说低、知道说抵得。
─ 造物主照自己的样用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又在东方的伊甸立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约定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给人作食物。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及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将青草给它们作食物。”地为人生,所出之地生产食;方为人立,所置之地定作东。东音循动,“天地之动,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地、方之合体现在旦(英文d-awn,旦音)字中。
─ 地乃上古音韵,从人类太祖亚当到人文始祖挪亚,地不改言,地音皆与地意相关。地的创造为缔、管控称袛、治理作帝、地上狡猾善变者如蛇为敌。人祖亚当生于红土,两个儿子该隐称兄、亚伯作弟。兄狠弟,在田里杀人,亚伯的血流进土里,该隐逃离耶和华的面,住到伊甸的东边。上古千余年,人性背逆,忘记造物主的名。地本为造物主之托,因人的罪受咒诅,一切蒙昧劳苦,源于罪、缘于诅。时至亚当第九代耳孙挪亚世代,罪大恶极,一场洪水毁灭全地。
─ 洪水次年二月二十七日,水退地干,在水上漂荡377天后,唯有的幸存者一家八口出船下地。挪亚筑坛祭祀,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祭祀即记事,耶和华为挪亚和他的三个儿子闪、含和雅弗作记,“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不再有洪水毁坏地,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永不停息。人畜兴旺,遍满全地。凡是地上走兽连地上一切昆虫、海里的鱼、空中的飞鸟交由人来支配;凡是活着的动物,都可作食物,如同菜蔬一样赐给人,惟独肉带着血,是它的生命,不可吃”。造物主的再次约定归结为两不再、两兴旺、两凡是。挪亚父子记之、祭之而祀之,他们繁衍迁徙,普罗教化,后裔各随宗族、方言和所住的地土、支派分邦立国。华夏史上,“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所为同挪亚传记一脉相承。
─ 直至挪亚第三代曾孙宁录世代,世上人口音、言语都是通的。宁录堪称远古第一英雄,犹以猎取英勇。他不畏虎狼,一路东进,到示拿地(今伊拉克境内)建立巴别国,到更远的亚述建起尼尼微城。在示拿地的大平原,众人想住下来,聚居不分散。他们烧土做砖,砖当石、漆作灰筑城建塔,塔顶高耸通天可天下扬名,吸引更多定居者。还在堆塔的时候,耶和华变乱人们的口音,开口说话时互相不懂。工停下来,塔楼烂尾,那座城被叫巴别,变乱的意思。言语变乱后,人们分地居住,巴别是八、别音意的来源。巴别城所处的平原顺势兴旺起来,建设创造、农耕畜牧、文字艺术及天文地理百科迸发,率先发展成世界文明的摇篮,这是远古初期苏美尔两河流域,按字意苏美尔是一支黑头宗族。两河流域的先进样板为其它民族异地复制,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印地河谷、黄河流域华夏纷纷如法炮制。
─ 洪水后101年,挪亚添玄孙法勒(פֶּ֔לֶג),适逢语言变乱“地上的人分地居住”,法勒名中取分(ג)字。他和兄弟约坍以水为界,分向而居,法勒住幼发拉底河东边,属迦勒底人的地界;约坍一大家子分散到约旦河南边的阿拉比山区。岁月前行,移动的人们且行且远,法勒玄孙亚伯兰(后改名亚伯拉罕)携妻渡过幼发拉底顺河而上,辗转折向迦南地,脚踪从先进的中东蔓延到闭塞的近东。亚伯拉罕是希伯来民族的人文共祖,希伯原是法勒、约坍的父亲,又因亚伯拉罕过河而来,故名希伯来。约坍后裔向远东迁徙,在南亚和中亚建起若干个斯坦国,斯坦以丝和毯记祖,类似华夏用粽子记宗。行走的丝绸之路时空跨越千万,八千里路云和月,东行漫漫脚踪印印,难辨家家客与东。
─ 苏美尔创建了世界最早的符号语言,他们把树枝嵌进泥板纹出图形,再把泥板烧透制得石头一样的版书,现代人称之楔形文(树书、纹文、枝字同音),是古埃及象形文、夏商甲骨文的翻版、腓立基字母的鼻祖以及西语拼音文字的源头。国际通用字母中,A(a)如牛头,表万物;B(b)如帐篷,表房子;C(c)如骆驼的背,表分叉;D(d)如地上有路,表方位。远古狩猎、迁徙年代,帐篷随时随地搭建,宗族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安营扎寨,大老的家朝正东,接着各户按太阳走向依次往南、西、北安家,最后连成一片,呈B(b)状。茫茫田野大地,房屋成围,圆如苍穹,“天圆地方,我处中央”,客家人的传统围屋如是,彰显远古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方位观和住房观。世界大千文化,不同中有着共同,譬如中英文字对方位的表达。汉字东取橐籥之形,古时冶炼用的鼓风装置,以“橐籥吹火,动而愈出”假借日出方向;east似一张发酵(yeast)易动的饼,dawn的d表动的地平位置,shine的上音表升起方向。甲骨卜辞中南字是太阳的右手边,就是古人搭帐篷的方向,南的暖音同sun(日);south意为太阳之地,sou是太阳,th是地,表右向的R音同rise(升),形如B。西,象鸟类栖息之巢,与栖、夕、息、夏和下同音;west与east相对,故以下落的词意down/set对应上升的dawn/shine。北,背音,与南相背,处太阳左手边,为阴冷偏暗之侧;north意为左边地,nor(诺、那音)是左,th是地。在我国,北方人指方位惯以东西南北,南方人常用上下左右。湖北江汉一带,称左手“诺个手”,右手常用有力更受用,左手少用不好使,用时叫它“诺个手”,诺是背意的体现。可见,方言的尽头,文化的起头。
孟子深谙方位之道,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话指木匠之工,门窗桌椅类的小方圆。至于天圆地方的大方圆,一位远古东方智慧长者约伯(Job),发过长串的天地之问。“你知道天有定例,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你若晓得就说,是谁定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地的根基安置在何处?谁安放地的角石?谁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叫这光普照地的四极?又因这光,地面改变如泥上印印,万物出现如衣服一样。”
约伯生在乌斯地(今中东沙特境内),处新石器向青铜器过渡期,距今约4,200年,那时金已在世,但财富数牛羊,铸铜是门手艺,铜造玻璃新流行。世界秉承造物主的再约,祭祀牺牲、农牧耕织、人畜兴旺、风尚自然,人文朴素,术艺百出,智慧频现,寿享百年。古书《约伯记》载,约伯敬畏耶和华,为人完全正直,远离恶事,受尽磨难从不悔,以福寿加倍终其一生,活过100加140共240岁,见证了信史前的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约伯与希伯来族的亚伯拉罕、华夏族的黄帝、岐伯当属同龄人。对照约伯,可推断岐黄生在大洪水后三百年内外世界人文发展期,也是地球气候灾变期。黄帝造车、仓颉造字、隶首术数、岐伯问医等传记表明华夏与当世其它文明同步,而岐黄时代自然灾害频发,地震、寒冷、暴风雨威胁地上人畜生存,疾苦多过前辈,物质虽然日渐丰富,但人的体质每况愈下,寿命逐代减少,故黄帝问医于岐伯。约伯所见所闻同样满是灾害,自身经历了身体折磨,疼痛的时候在灰土里打滚。“山翻倒挪移,山不知觉;地震动,离其本位,地的柱子摇撼。暴风出于南宫,寒冷出于北方。嘘气成冰,宽阔之水也都凝结。密云盛满水气,布散电光之云;云彩扬起声来,使倾盆的雨遮盖;尘土聚集成团,土块紧紧结连”,约伯所记如《山海经》中共工怒触不周山一样骇人震撼。照现代科学分析,洪水后,地理和气候经过了数百年的自我修复,一年洪荒导致水浸大地,水稳式的土质膨胀和应力缩张持续不断,形成地震、地裂、风暴、海啸等,加之连带次生灾害,造成地沟、海峡、海水上升、陆地沉降和野兽出没,沧海桑田,千年一回。尧舜时水患横行,人人奈何不得。大禹治水,既因他治水有方,也因地暂时完成平衡修复,洪水影响渐入静默期。大禹得法在“分”,他把国中九座山界打开,疏通水道以及时泄洪;治水完成后,又把地分作九方治理,九州从此成为国家基本的版图方位。州(p-rovince),音同舟、祖、走。
─ 混沌在芬芳万种的世界神话中奇妙地统一。《创世纪》典藏宇宙物种起源,“起初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尚书》载“太初有混沌,窈冥无形,混沌渊默,不显名,自寂不泰,故能成天地”。混沌是一片糊,希伯来老话叫Tohu Bohu。耶和华创造或盘古开天地,光暗、清浊分离,阴阳、万物相生,一朝脱糊,太易太初。
─ 天地分开,造物主又造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气与水的关系,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论“地气上为云,云出天气;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雨之合体现在英文rain(云音雨意)字中。 水与地的关系,《创世纪》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旱地为地,水的聚处为海”。地者陆地,露之土也;对应的英文earth由ear+th组合词意,ear表形,片状如露出的耳朵、穗子;th韵音,同古英语d音,日耳曼所属印欧语系仍保留原始舌头音,如德语地是Erde,梵语印度是恒地(Hindi),恒水之地。th、d发音最能表明“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类似客家话知说低、知道说抵得。
─ 造物主照自己的样用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又在东方的伊甸立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约定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给人作食物。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及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将青草给它们作食物。”地为人生,所出之地生产食;方为人立,所置之地定作东。东音循动,“天地之动,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地、方之合体现在旦(英文d-awn,旦音)字中。
─ 地乃上古音韵,从人类太祖亚当到人文始祖挪亚,地不改言,地音皆与地意相关。地的创造为缔、管控称袛、治理作帝、地上狡猾善变者如蛇为敌。人祖亚当生于红土,两个儿子该隐称兄、亚伯作弟。兄狠弟,在田里杀人,亚伯的血流进土里,该隐逃离耶和华的面,住到伊甸的东边。上古千余年,人性背逆,忘记造物主的名。地本为造物主之托,因人的罪受咒诅,一切蒙昧劳苦,源于罪、缘于诅。时至亚当第九代耳孙挪亚世代,罪大恶极,一场洪水毁灭全地。
─ 洪水次年二月二十七日,水退地干,在水上漂荡377天后,唯有的幸存者一家八口出船下地。挪亚筑坛祭祀,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祭祀即记事,耶和华为挪亚和他的三个儿子闪、含和雅弗作记,“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不再有洪水毁坏地,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永不停息。人畜兴旺,遍满全地。凡是地上走兽连地上一切昆虫、海里的鱼、空中的飞鸟交由人来支配;凡是活着的动物,都可作食物,如同菜蔬一样赐给人,惟独肉带着血,是它的生命,不可吃”。造物主的再次约定归结为两不再、两兴旺、两凡是。挪亚父子记之、祭之而祀之,他们繁衍迁徙,普罗教化,后裔各随宗族、方言和所住的地土、支派分邦立国。华夏史上,“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所为同挪亚传记一脉相承。
─ 直至挪亚第三代曾孙宁录世代,世上人口音、言语都是通的。宁录堪称远古第一英雄,犹以猎取英勇。他不畏虎狼,一路东进,到示拿地(今伊拉克境内)建立巴别国,到更远的亚述建起尼尼微城。在示拿地的大平原,众人想住下来,聚居不分散。他们烧土做砖,砖当石、漆作灰筑城建塔,塔顶高耸通天可天下扬名,吸引更多定居者。还在堆塔的时候,耶和华变乱人们的口音,开口说话时互相不懂。工停下来,塔楼烂尾,那座城被叫巴别,变乱的意思。言语变乱后,人们分地居住,巴别是八、别音意的来源。巴别城所处的平原顺势兴旺起来,建设创造、农耕畜牧、文字艺术及天文地理百科迸发,率先发展成世界文明的摇篮,这是远古初期苏美尔两河流域,按字意苏美尔是一支黑头宗族。两河流域的先进样板为其它民族异地复制,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印地河谷、黄河流域华夏纷纷如法炮制。
─ 洪水后101年,挪亚添玄孙法勒(פֶּ֔לֶג),适逢语言变乱“地上的人分地居住”,法勒名中取分(ג)字。他和兄弟约坍以水为界,分向而居,法勒住幼发拉底河东边,属迦勒底人的地界;约坍一大家子分散到约旦河南边的阿拉比山区。岁月前行,移动的人们且行且远,法勒玄孙亚伯兰(后改名亚伯拉罕)携妻渡过幼发拉底顺河而上,辗转折向迦南地,脚踪从先进的中东蔓延到闭塞的近东。亚伯拉罕是希伯来民族的人文共祖,希伯原是法勒、约坍的父亲,又因亚伯拉罕过河而来,故名希伯来。约坍后裔向远东迁徙,在南亚和中亚建起若干个斯坦国,斯坦以丝和毯记祖,类似华夏用粽子记宗。行走的丝绸之路时空跨越千万,八千里路云和月,东行漫漫脚踪印印,难辨家家客与东。
─ 苏美尔创建了世界最早的符号语言,他们把树枝嵌进泥板纹出图形,再把泥板烧透制得石头一样的版书,现代人称之楔形文(树书、纹文、枝字同音),是古埃及象形文、夏商甲骨文的翻版、腓立基字母的鼻祖以及西语拼音文字的源头。国际通用字母中,A(a)如牛头,表万物;B(b)如帐篷,表房子;C(c)如骆驼的背,表分叉;D(d)如地上有路,表方位。远古狩猎、迁徙年代,帐篷随时随地搭建,宗族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安营扎寨,大老的家朝正东,接着各户按太阳走向依次往南、西、北安家,最后连成一片,呈B(b)状。茫茫田野大地,房屋成围,圆如苍穹,“天圆地方,我处中央”,客家人的传统围屋如是,彰显远古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方位观和住房观。世界大千文化,不同中有着共同,譬如中英文字对方位的表达。汉字东取橐籥之形,古时冶炼用的鼓风装置,以“橐籥吹火,动而愈出”假借日出方向;east似一张发酵(yeast)易动的饼,dawn的d表动的地平位置,shine的上音表升起方向。甲骨卜辞中南字是太阳的右手边,就是古人搭帐篷的方向,南的暖音同sun(日);south意为太阳之地,sou是太阳,th是地,表右向的R音同rise(升),形如B。西,象鸟类栖息之巢,与栖、夕、息、夏和下同音;west与east相对,故以下落的词意down/set对应上升的dawn/shine。北,背音,与南相背,处太阳左手边,为阴冷偏暗之侧;north意为左边地,nor(诺、那音)是左,th是地。在我国,北方人指方位惯以东西南北,南方人常用上下左右。湖北江汉一带,称左手“诺个手”,右手常用有力更受用,左手少用不好使,用时叫它“诺个手”,诺是背意的体现。可见,方言的尽头,文化的起头。
孟子深谙方位之道,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话指木匠之工,门窗桌椅类的小方圆。至于天圆地方的大方圆,一位远古东方智慧长者约伯(Job),发过长串的天地之问。“你知道天有定例,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你若晓得就说,是谁定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地的根基安置在何处?谁安放地的角石?谁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叫这光普照地的四极?又因这光,地面改变如泥上印印,万物出现如衣服一样。”
约伯生在乌斯地(今中东沙特境内),处新石器向青铜器过渡期,距今约4,200年,那时金已在世,但财富数牛羊,铸铜是门手艺,铜造玻璃新流行。世界秉承造物主的再约,祭祀牺牲、农牧耕织、人畜兴旺、风尚自然,人文朴素,术艺百出,智慧频现,寿享百年。古书《约伯记》载,约伯敬畏耶和华,为人完全正直,远离恶事,受尽磨难从不悔,以福寿加倍终其一生,活过100加140共240岁,见证了信史前的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约伯与希伯来族的亚伯拉罕、华夏族的黄帝、岐伯当属同龄人。对照约伯,可推断岐黄生在大洪水后三百年内外世界人文发展期,也是地球气候灾变期。黄帝造车、仓颉造字、隶首术数、岐伯问医等传记表明华夏与当世其它文明同步,而岐黄时代自然灾害频发,地震、寒冷、暴风雨威胁地上人畜生存,疾苦多过前辈,物质虽然日渐丰富,但人的体质每况愈下,寿命逐代减少,故黄帝问医于岐伯。约伯所见所闻同样满是灾害,自身经历了身体折磨,疼痛的时候在灰土里打滚。“山翻倒挪移,山不知觉;地震动,离其本位,地的柱子摇撼。暴风出于南宫,寒冷出于北方。嘘气成冰,宽阔之水也都凝结。密云盛满水气,布散电光之云;云彩扬起声来,使倾盆的雨遮盖;尘土聚集成团,土块紧紧结连”,约伯所记如《山海经》中共工怒触不周山一样骇人震撼。照现代科学分析,洪水后,地理和气候经过了数百年的自我修复,一年洪荒导致水浸大地,水稳式的土质膨胀和应力缩张持续不断,形成地震、地裂、风暴、海啸等,加之连带次生灾害,造成地沟、海峡、海水上升、陆地沉降和野兽出没,沧海桑田,千年一回。尧舜时水患横行,人人奈何不得。大禹治水,既因他治水有方,也因地暂时完成平衡修复,洪水影响渐入静默期。大禹得法在“分”,他把国中九座山界打开,疏通水道以及时泄洪;治水完成后,又把地分作九方治理,九州从此成为国家基本的版图方位。州(p-rovince),音同舟、祖、走。

甲骨文方

甲骨文分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