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何金银老师诗《叹世》与各位老师交流
先发何金银老师的原诗
七律.叹世
傲雪终归化涧溪,伤春却怕染春泥。
催花细雨摧花落,绊雁寒风伴雁啼。
心有幽怀难自遣,梦含别泪不堪提。
皆来世上匆匆过,互看朝阳走向西。
傲雪终归化涧溪,伤春却怕染春泥。
催花细雨摧花落,绊雁寒风伴雁啼。
心有幽怀难自遣,梦含别泪不堪提。
皆来世上匆匆过,互看朝阳走向西。
鱼儿老师的交流意见
梅花可以用傲字,雪,是否妥当?第二句,伤春却怕染春泥。感觉别扭。逻辑错误?伤春和染春泥,没有关联呀,春泥,春天的泥土,何其珍贵呢。如果,伤春又恐绪成泥。是不是能说明诗人的心情呢。我只是打个比方,不用照着这句改呀。临时想起来的。催花细雨摧花落,妙在音同,字不同,这样就字字耐品,因细雨开花,也因此花落,很有意境了。绊雁寒风伴雁啼。这句也一样,构思很用心思,也是整首诗的亮点。阻碍大雁的回归,却也陪伴大雁经历。喜欢。很值得回味。心有幽怀难自遣,梦含别泪不堪提。心结难解,梦里仍然含泪,可见凄清的心情。罢了,不提也好。至此,感人至深。带人入境了。皆来世上匆匆过,互看朝阳走向西。结句没问题,感怀深挚!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告别,此事古难全!奈何。每个人,都要走过,青年,中年,老年...我们陪着别人老去,然后看着自己老去。既然必走之路,何如快乐起来呢,因为不舍得那个人,她只是出远门了,早晚我们会相逢的。只是她早走,我们晚去了一阵而已。把心思深埋。然后积极起来,我们的人生,美好着呢,不是么。哈哈。我又发感慨了。浅见。说错莫怪。
我的交流
何金银老师的《叹世》颇有曹雪芹的风格。是一首很不错的作品。不管是意象的运用,还是意境的品味上都十分优秀。体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和老道的笔锋。
我先来说说鱼儿老师的看法,第一,对“傲雪"的看法,鄙人有同感,因为傲雪的主体是松柏,梅竹之类,不是”雪“,按现代说法也就是说是动宾结构的词,不是偏正结构,傲不是修饰雪的。很明显的逻辑混乱,这个地方肯定要作修改的。第二,对”伤春...."句的看法,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这句没有问题,伤春这里可以认为是一种倒装结构,”被春伤着了(哪怕是彻底化去),却还是怕染春泥,还想保持高洁“,意义大好。与主题”叹世“也很契合。我认为这句无须修改。
前面已经在意象的使用和意境的品味上说了本人的感觉了,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也已经很明白,鱼儿老师已经作了个人详解,这里就不深入啰里啰嗦了,下面就形式上说点个人意见,我认为这首诗有两处硬伤,还建议作者参考。
第一,初读觉得四处两组同音韵字,而使口感稍别扭,第一组是溪和西,其实这一组没有问题,根据平水韵的读法,溪读”qi“,西读”xi“。只不过我们使用普通话读起来觉得同音。既然是押平水,这个地方无需纠结,没有问题,即使按照普通话来说也是隔开的,不在邻位,可以这样用,但第二组啼和提不管是平水,还是普通话都是一样的读音,而且是相邻的韵位,就要尽量避免了。这里推荐一个韵字”迷“用来替换”提“,迷与梦比较契合,也与”叹世“比较契合,但中间语言就得重新组织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首联的上句和下句断句方式相同,各个位置的词结构大体相当,导致了让人读起来很接近对仗,而且傲雪,伤春,催花,绊雁的结构基本一样,整体感觉就单调,和四平头相似了。建议上句和下句采取不一样的断句方式(每句后面三个字),就能很好改善多变起伏的节奏美感。
本人水平十分有限。说得不一定正确,甚至可能是谬谈,仅作交流。
说点题外话,看到您作品里最后这个西字,用得很贴切,西字的特殊含义,不言自明,知鱼儿老师解释的也很好,在本作中我认为是双关,点赞何金银老师。而很多作者,过分依赖百度搜索,片面地使用字词。百度有时是很不准确的。比如前段时间有位作者写他父辈抗击日本鬼子,起句,就是“驾鹤东征”。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就在本版,又有人来了个驾鹤,形容美好。他原本是要表达美得逍遥得像神仙,可我却分明看出是一副“死样”。殊不知驾鹤这个词要看语境的,比如“昔人已乘黄鹤去”,那是指真正的升仙。切不可只查了百度,依据百度注解:“神仙貌”,就不分语境随便用,那会闹笑话的。鹤通常是指通往西天的特殊交通工具。通往西天可不仅仅是指化作神仙,升仙往往是指人......,现在很多地方,尤其中原一带的农村地区,有个风俗,人死后,烧生前的衣物等,同时写个“告白”也烧掉,其中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驾鹤前往......云游”,相当于路条、介绍信或者通行证。借此机会,倡议各位诗词爱好者还是少用百度,多积累点知识为好,知识面才是写诗填词的基础,而不是格律。不要一不小心,骂了自己都不知道。
我先来说说鱼儿老师的看法,第一,对“傲雪"的看法,鄙人有同感,因为傲雪的主体是松柏,梅竹之类,不是”雪“,按现代说法也就是说是动宾结构的词,不是偏正结构,傲不是修饰雪的。很明显的逻辑混乱,这个地方肯定要作修改的。第二,对”伤春...."句的看法,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这句没有问题,伤春这里可以认为是一种倒装结构,”被春伤着了(哪怕是彻底化去),却还是怕染春泥,还想保持高洁“,意义大好。与主题”叹世“也很契合。我认为这句无须修改。
前面已经在意象的使用和意境的品味上说了本人的感觉了,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也已经很明白,鱼儿老师已经作了个人详解,这里就不深入啰里啰嗦了,下面就形式上说点个人意见,我认为这首诗有两处硬伤,还建议作者参考。
第一,初读觉得四处两组同音韵字,而使口感稍别扭,第一组是溪和西,其实这一组没有问题,根据平水韵的读法,溪读”qi“,西读”xi“。只不过我们使用普通话读起来觉得同音。既然是押平水,这个地方无需纠结,没有问题,即使按照普通话来说也是隔开的,不在邻位,可以这样用,但第二组啼和提不管是平水,还是普通话都是一样的读音,而且是相邻的韵位,就要尽量避免了。这里推荐一个韵字”迷“用来替换”提“,迷与梦比较契合,也与”叹世“比较契合,但中间语言就得重新组织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首联的上句和下句断句方式相同,各个位置的词结构大体相当,导致了让人读起来很接近对仗,而且傲雪,伤春,催花,绊雁的结构基本一样,整体感觉就单调,和四平头相似了。建议上句和下句采取不一样的断句方式(每句后面三个字),就能很好改善多变起伏的节奏美感。
本人水平十分有限。说得不一定正确,甚至可能是谬谈,仅作交流。
说点题外话,看到您作品里最后这个西字,用得很贴切,西字的特殊含义,不言自明,知鱼儿老师解释的也很好,在本作中我认为是双关,点赞何金银老师。而很多作者,过分依赖百度搜索,片面地使用字词。百度有时是很不准确的。比如前段时间有位作者写他父辈抗击日本鬼子,起句,就是“驾鹤东征”。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就在本版,又有人来了个驾鹤,形容美好。他原本是要表达美得逍遥得像神仙,可我却分明看出是一副“死样”。殊不知驾鹤这个词要看语境的,比如“昔人已乘黄鹤去”,那是指真正的升仙。切不可只查了百度,依据百度注解:“神仙貌”,就不分语境随便用,那会闹笑话的。鹤通常是指通往西天的特殊交通工具。通往西天可不仅仅是指化作神仙,升仙往往是指人......,现在很多地方,尤其中原一带的农村地区,有个风俗,人死后,烧生前的衣物等,同时写个“告白”也烧掉,其中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驾鹤前往......云游”,相当于路条、介绍信或者通行证。借此机会,倡议各位诗词爱好者还是少用百度,多积累点知识为好,知识面才是写诗填词的基础,而不是格律。不要一不小心,骂了自己都不知道。
何老师的回复
谢谢老师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老师指出的问题,尤其傲字确实不妥,我一定认真对待,希望老师常来坐坐,也希望老师多多保重身体!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