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发展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高品质、高流量品牌来鄂首发、首秀、首展、首店,建立“四首”进口商品通关便利“企业服务包”。新引进各类首店300家以上,举办首发首展首秀活动100场以上。
(十八)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应用,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升级康复辅助器具,发展抗衰老产业。加强适老化产品服务开发,发展康养旅游、养老金融、老年教育、居家照护等新模式,开通5条以上跨省银发旅游专列和主题特色旅游列车。
(十九)发展冰雪经济。推动各地滑雪场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提质升级,创新“数字冰雪”“文创冰雪”“冰雪+温泉”等消费新场景,打造2-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度假区。
(二十)发展夜间消费。鼓励重点景区、商圈、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将餐饮、文博、音乐、体育、民俗等业态注入夜间消费场景,推动夜市、夜游、夜宵、夜演、夜赏、夜健、夜宿等融合发展,新培育20家夜间消费集聚区。发布十大“必点楚菜”“必吃楚点”“必打卡荆楚美食街”等餐饮消费指南。
(二十一)扩大入境消费。“鄂港通天下”航线产品提升至30条,“鄂港快线”日均航班量提升至2-3班。加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同互免签证、单免签证等联动叠加适用。设立入境外国人一站式服务站点。加快武汉市内免税店投入运营,推广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支持武汉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二十二)稳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武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扩大教育、金融、医疗、电信、文化等领域先行先试。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求,鼓励外商投资露营、民宿、物业等服务消费领域,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
六、消费环境改善行动
(二十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重点查处食品领域“两超一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网络侵权假冒、虚假营销、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开展旅游、广告、平台经济等领域专项整治,从严查处强迫购物、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等犯罪活动。
(二十四)加强消费权益保护。健全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强化消费纠纷源头和解,强化消费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保护,推行更高效的消费维权方式。深化12315与12345“双网融合”,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各级消协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家政、美容美发、维修等领域第三方平台完善消费者评价机制。
(二十五)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全面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与综合治理等制度体系。加强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化建设,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制度。鼓励企业通过服务认证,提升服务品牌含金量。在10个以上行业领域开展放心消费“双承诺”“荆楚放心礼”“荆楚放心游”等活动,培育2万家以上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动态发展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单位1万家以上。
(二十六)加大消费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申报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七、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二十七)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加强休息休假制度执行情况常态化监督,将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作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加快出台延长婚假的具体办法,保障产假、护理假、育儿假落实到位。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鼓励各级工会扩大职工疗休养规模。
(二十八)有序减少消费限制。及时清理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不得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巡演地不再重复进行内容审核。大型营业性演出、大型节事赛事可售(发)票原则上不低于场馆可用座位数的90%,面向公众售票比例不低于90%。依法依规有序放宽办会办展限制。鼓励各级工会将经费用于节日慰问品、健身、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
(二十九)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各地对促销活动、社区集市、户外展示、招牌设施设置等简化审批流程,实行线上即报即办。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鼓励各地规范设置外摆集中区和“潮汐摊位”,合理扩大允许夜间、周末、法定假期停车路段。对大众消费场所“无事不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性检查,禁止乱设、滥设摄像头,加强消费者人脸、支付、行迹等隐私保护。
(三十)加强政策协同联动。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协同,开展省级层面现行消费领域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落实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探索服务消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统计监测。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支点建设的高度,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按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责任,加强协同联动,因地制宜探索务实举措,加快形成工作合力,稳定市场预期,扎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更快更好落地见效。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