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2024典型干旱年汉江枯水季仙桃水文站监测的水位与流量

前天 22:56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3185   回复 11
1
1
        (欢迎交流。)

        稍前聊过,2024年江汉平原是典型干旱年,江汉平原的枯水季节主要出现在冬季至次年春(10月~次年4月),在枯水季汉江兴隆枢纽工程科学调节水量、其保障数据对今后坝下用水具有坐标参照意义。不过,光说有参照意义,可能会觉得太抽象,不如直接看具体站点数据更实在些。
        这里就以仙桃水文站为例,看看2025年大致2-3月这段枯水期,水文站实际水位和流量是什么情况。这些数据基本给出了汉江枯水季仙桃站的水位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应对枯水季用水类似情况会有参考。
        有关记载数据有,在2025年2-3月间,兴隆大坝坝上水位在34.40 - 35.41米之间,下泄流量为520 - 710立方米/秒;仙桃站水位在23.00米上下,流量基本维持在500 - 600立方米/秒。为了琢磨二者的关联,我们以23.00米水位为基准,筛选出水位上升0.23米和下降0.22米时对应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

一、不同水位区间流量变化
        1. 23.00 - 23.23米水位区间
        2月9日,水位23.23米,流量为588立方米/秒;3月11日,水位为23.00米,流量为567立方米/秒。
        两水位差0.23米,流量差为21立方米/秒。

        2. 22.78 - 23.00米水位区间
        3月11日,水位23.00米,流量567立方米/秒;3月29日,水位为22.78米(两月最低水位),流量为529立方米/秒。
        二者水位差0.22米,流量差为38立方米/秒。

        对上述两组数据运算结果可看出,当水位处于23.00(±0.2)米时,水位波动0.1米,流量平均大体增减约14立方米/秒。这个关联是从实际数据中得出来的,较客观地反映了水位和流量的关系。

二、相关应用
        在汉江水位上升时,流量会增大,江面也会变宽,这对水资源利用是好事,需考虑关键时的防汛;但要是水位持续下降,当仙桃站流量明显低于 500 立方米 / 秒时,就得提高警惕了。
        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上游来水减少、河床下切导致同等来水量下水位降低,或者两者都有。在枯水季,如果发现水位明显下降,就可以对照之分析的水位与流量参考数据,考虑到底是哪方面原因在起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天仙两地可以利用这些在枯水季积累的较准确水文本底数据,分析河流的阶段性变化,再通过综合分析和科学决策,根据水位流量的变化,及时要求兴隆大坝合理调整下泄流量。

        小议:
        从 2024 这个典型干旱年的实况来看,只要兴隆坝上水位保持在 34.40 米以上,仙桃站水位在 23.00 米上下,流量在 500 - 600 立方米 / 秒,实际证明汉江枯水季天仙段的用水就能得到保障。
        这些历史水位和流量数据,对今后在干旱年枯水季用水保障初算,会有参考价值。
  • 回复11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徐苟三N号 最后回复于 3小时前

粉丝 36

前天 23:36
:2024年江汉平原是典型干旱年。典型干旱年枯水季兴隆枢纽工程能科学调节、保障坝下生活与生产用水,就是具有典型意义。如果是丰水年、以及平水年就是缺少意义了。比如南岸2020年为丰水年,2021年为平水年,其权威部门公开有表明,2020年、2021年旱情不明显。
前天 23:42

粉丝 466

昨天 09:12

对于不住在汉江边的人们以及LD,对水位流量会缺少真实的体感,对一些情景可能会了解的不彻底,而数据可以补上一些。
扒一扒底层数据,对真实的了解就更清楚一些。
现在常说下切,并用它来说事,也是太抽象。以仙桃站为例,如现河床下切0.45米,它到底能吃掉多少流量,在枯水季,它只会比上面说的情景要小很多。
之前提出的下切,不能成为大开口的基础理由,所形成的不合理框架不能用到新项目。
昨天 11:07
 说的好!
昨天 16:23

粉丝 466

昨天 09:12

粉丝 1040

昨天 10:12

粉丝 20

昨天 10:33

粉丝 1

昨天 12:40

粉丝 466

昨天 14:35

粉丝 37

3小时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