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用机票打脸的 “投名状”

3小时前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314   回复 0
      目前中日关系已不是 “微妙” 二字能概括了的,而是赤裸裸的剑拔弩张。日本政客高市早苗扯着嗓子喊 “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把中国的核心利益当儿戏;右翼分子围着靖国神社鞠躬,对着篡改后的教科书沾沾自喜,连南京大屠杀的累累白骨都能说成 “虚构”。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当口,外交部领事司急吼吼发了警示:近期别去日本,不安全!三大航司紧跟着开了绿灯,12 月 31 日前的涉日机票,免费退、随便改,生怕国人往火坑里跳。
      现实呢?打了谁的脸?东京羽田机场里,中国游客排着长队买免税品,付款的提示音此起彼伏,比日本商贩的叫卖声还响亮;浅草寺的石板路上,穿和服的中国姑娘对着镜头扭捏作态,发簪上的流苏晃来晃去,和服的褶皱里裹着的,是对国家提醒的视而不见;富士山下的观景台,中文打卡视频刷爆社交平台,文案里写满 “岁月静好”“治愈之旅”,字缝里却全是 “不管不顾”“与我无关”。更讽刺的是,有游客在社交平台配文 “官方提醒?不过是小题大做”,底下竟还有一群人跟风点赞 “羡慕”“下次一起”。据统计,2025 年前三季度,749 万中国人涌去日本,砸进去近 7 万亿日元。这哪是旅游消费,分明是给日本经济复苏送 “救命钱”,给右翼政客递 “定心丸”。
      日本媒体笑得合不拢嘴,笔杆子都快舞出花了,《产经新闻》直接刊登标题《中国官方警告沦为空文,赴日游客再创新高》,文中嘲讽道:“中国政府的‘自肃’呼吁如同纸老虎,民众用脚投票选择日本,证明所谓‘安全风险’不过是政治宣传”;《读卖新闻》更是幸灾乐祸:“749 万中国游客撑起日本旅游业,对华强硬政策并未影响经济,这是最好的证明”。这些报道被日本右翼网站疯狂转发,评论区满是 “中国人离不开日本”“他们的抵制永远只是口号” 的嘲讽,每一个字都像巴掌,抽在所有在乎民族尊严的人脸上。
       部分国人的 “软肋” 被戳得明明白白,却还振振有词找借口。“票都买了,退了可惜”,航司免费退改通道敞着门,甚至主动发短信提醒,“可惜” 的哪里是机票钱,是那点薄如蝉翼的立场;“日本民间很友好,跟政治没关系”,民间友好能挡得住政客的挑衅?能抹掉南京大屠杀的血债?你在大阪道顿堀啃章鱼小丸子的时候,日本防卫省正在会议室里盘算,怎么用你的消费额扩充军费;“我就是来旅游的,想那么多累不累”,不累,当然不累,把祖宗的苦难、国家的警告抛在脑后,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怎么会累?日本方面的嘴脸才叫耐人寻味。前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在某平台发文:“日本应彻底摆脱对中国游客的依赖,如今看来,这一目标无需费力就能实现”,话里话外都是 “你们来不来无所谓,来了我们也不稀罕” 的傲慢;政客北村晴男对着媒体镜头,谈及中国政府的 “自肃” 呼吁时嘴角上扬:“非常感谢中国游客的支持,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推进国防建设”,那语气,跟看傻子似的。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中国游客的钱,能帮他们填财政的窟窿,能给他们的军国主义野心输血。你在药妆店抢面膜的时候,可能没意识到,这张面膜的钱,可能会变成东海军演的一颗子弹;你在电器城买相机的时候,或许不知道,这台相机的利润,可能会变成干涉台湾问题的一份 “份子钱”。日本提前 3 年达成防卫费占 GDP 2% 的目标,防卫省公开的预算报告里,“旅游相关税收” 被列为重要财源之一,这里面,有没有你刷出去的那笔日元?答案不言而喻,只是有些人不愿承认罢了。
       更让人膈应的,是部分游客在日漠视历史的荒诞场景。东京靖国神社外,有中国游客举着自拍杆与供奉战犯的大门合影,还笑着说 “来都来了,拍一张留纪念”;大阪某 “战争博物馆” 里,面对歪曲 “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的展品,有人匆匆扫过,甚至嘟囔 “历史都过去这么久了,没必要较真”;更有年轻人穿着印有日本军国主义元素的 T 恤,在街头闲逛,被路人提醒后还反驳 “这是潮流,你不懂”。这些画面被日本网友拍下来传到网上,评论区满是 “他们自己都忘了历史”“看来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的嘲讽,每一个场景,都在亵渎那些为民族独立牺牲的先烈。当年韩国部署 “萨德”,我们喊着抵制,结果韩媒嘲讽 “中国人的抵制撑不过一个打折季”。如今看来,这话不是嘲讽,是精确的预判。部分国人的 “记性” 比鱼还短,历史的伤痛、国家的警告,在一次旅游面前不堪一击。
       他们追捧日本的 “匠人精神”,却忘了当年日本侵略者的 “屠刀精神”;迷恋日本的 “精致生活”,却忘了南京大屠杀中 30 万同胞的惨死;夸赞日本的 “治安好”,却忘了日本右翼势力正在抬头,对华敌意越来越浓。这种选择性遗忘,不是 “理性”,是 “麻木”;不是 “包容”,是 “卑微”。更可笑的是某些人的奇葩论调。有人说 “政治是政治,我是我”,仿佛自己能脱离国家存在,能在国际博弈中独善其身,真当自己是与世无争的隐士?国家要是弱了,你在国外的尊严在哪?有人说 “世界和平需要交流”,可交流得是双向的尊重,不是你单方面凑上去热脸贴冷屁股,人家踩着你的核心利益,你还凑上去说 “我们要友好”,这不是交流,是自轻自贱。还有些旅日华人,一边在网上哭诉说 “在日本受歧视、日子难”,一边又劝国内的人 “多来日本消费”,一边赚着国人的同情流量,一边帮着日本赚国人的钱,这种两面三刀的嘴脸,真是让人作呕。
       自由不是无底线的放纵,旅游不是无原则的任性。你有选择去哪旅游的权利,但你更有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灾难面前不能哄抬物价,防疫期间不能拒绝隔离,这是底线;国家遭遇挑衅、发出安全提醒时,不往敏感地区跑,这也是底线。一张免费退改的机票,就能守住的底线,有些人偏偏要亲手打破。他们以为自己是在追求 “诗和远方”,殊不知,自己正成为别人的笑柄,成为祖国外交场上的 “绊脚石”。日本右翼势力为什么越来越嚣张?因为他们觉得,就算挑衅中国,也不会有什么代价,中国游客照样来送钱,中国民众照样买他们的账。这种 “对华强硬无代价” 的错觉,是谁给的?是那些执意赴日的游客,是那些把国家提醒当耳旁风的人。你在日本的街头笑得越开心,日本政客就越觉得自己的挑衅是对的;你在日本的商场花得越痛快,日本的军费就越充足。这不是危言耸听,是赤裸裸的现实。
       国家尊严不是靠政府单方面维护的,需要 我们14 亿人的共同坚守。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唇枪舌剑,为祖国争取利益;军人在边疆枕戈待旦,守护家国安宁;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刻苦钻研,打破技术封锁。而有些国人,却在国家需要他们坚守立场的时候,背着行囊去了日本,用自己的消费给对方 “送温暖”。这种对比,何其讽刺!我们不是要全民抵制日本,也不是要否定所有赴日旅游的人。和平年代,正常的民间交流值得鼓励,欣赏不同国家的文化也无可厚非。但交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旅游的底线是不损害国家利益。当日本政客停止挑衅,当两国关系回归正轨,当安全风险不复存在,你想去日本看樱花、吃料理,没人会说什么。可在当前这个敏感时刻,在国家明确发出警告的时候,执意赴日,就不是简单的旅游了,而是对国家利益的漠视,对民族尊严的践踏。
      机场的登机口,成了检验立场的 “试金石”。那些飞往日本的航班,载着的不仅仅是游客,更是部分人麻木的灵魂和缺失的责任。日本媒体的嘲讽,右翼政客的嚣张,都在告诉我们:国家尊严,不是一句口号,它藏在每一个公民的选择里。请别再用 “自由”“理性” 当借口了,这些词不是自私自利的遮羞布;别再把国家提醒当耳旁风了,那是祖国对你最实在的保护。一张机票,看透了人心,也照见了立场。希望那些执意赴日的人能明白,你脚下的土地,才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你身后的祖国,才是你最该守护的尊严。别让一次旅游,变成一辈子的耻辱;别让一张机票,成为打脸祖宗的 “投名状”。
这篇杂文比较温和,考虑到人民内部问题,所以未使用过分的汉奸之类的词。结尾采取了奉劝,而不是定性攻击。
  • 回复0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