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纷纷“外迁”为哪般?部分有关天门!
摘录: 武汉的高校资源在全国都是赫赫有名,本科大学46所,7所大学入选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 ,可谓是名校云集。不过近两年,武汉高校却纷纷开始外迁办学,最近就有多所高校传来相关消息。
不久前,有天门网报道,2021年1月20日,市政府与天有集团签订天有云教育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 武汉传媒学院将在天门设立校区,天门将结束无本科院校的历史。据天门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透露的最新消息,天有云教育城选址已经确定,位于天门高铁站以北,汉北河南岸的九真镇利涉村境内。
不久前,有天门网报道,2021年1月20日,市政府与天有集团签订天有云教育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 武汉传媒学院将在天门设立校区,天门将结束无本科院校的历史。据天门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透露的最新消息,天有云教育城选址已经确定,位于天门高铁站以北,汉北河南岸的九真镇利涉村境内。

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20年12月31日 发布的公告透露, 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项目已由襄阳东津新区(经开区)经济服务局批准建设, 开工日期为2021年2月3日 ,校区计容总建筑面积45.75万平方米,预计未来3到5年内学生规模将达到1万人左右。
不久前也有网友在领导留言板上咨询: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何时开建?鄂州梧桐湖新区管委会2021年1月15日 回复称:“华师梁子湖校区因梁子湖区生态红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限制等原因,无法办理该项目土地报批等相关手续,导致未动工建设。目前鄂州市正积极推进梁子湖区生态红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工作, 待生态红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完成后即可进行该项目建设等后续工作。”
不久前也有网友在领导留言板上咨询: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何时开建?鄂州梧桐湖新区管委会2021年1月15日 回复称:“华师梁子湖校区因梁子湖区生态红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限制等原因,无法办理该项目土地报批等相关手续,导致未动工建设。目前鄂州市正积极推进梁子湖区生态红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工作, 待生态红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完成后即可进行该项目建设等后续工作。”

近年来,随着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建设也早已突破地级市限制,开始向县域延伸。湖北省政府在2020 年的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 鼓励在汉高校与武汉周边县市合作办学、建设产业研究院,支持武汉高校异地办学。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将校区建设从市中心向郊区扩散,甚至是向周边城市发展。
2020年12月25日, 襄阳市公示了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校区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该项目已于 2020年9月24日开工 ,占地约620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米。 预计2022年3月 ,首批学生和教师团队入驻襄阳示范区,9月正式运行,学生规模3000至5000人 。
2020年12月25日, 襄阳市公示了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校区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该项目已于 2020年9月24日开工 ,占地约620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米。 预计2022年3月 ,首批学生和教师团队入驻襄阳示范区,9月正式运行,学生规模3000至5000人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更是坐落于汉鄂交界处,目前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也谋划进行向鄂州方向扩建。
汉川新闻也曾报道称, 湖北大学考察组来汉川市实地考察湖北大学研究院选址等。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也在积极对接 湖北士官学院、武汉体育舞蹈艺术学校和湖北工程大学(上述三所高校负责人多次前往红安考察和选址,根据红安方面的消息,目前红安正在积极筹备和对接武汉高校,力争大学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见效)。
此外,作者梳理发现,外迁的武汉高校还有 武汉东湖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等等,他们大多落户武汉周边县市, 大悟、鄂州、孝感、黄石、嘉鱼、咸宁、红安、京山、襄阳均落户多所武汉高校。
作者整理了近年来武汉外迁办学的高校:
武汉高校外迁名单(不完全统计)
汉川新闻也曾报道称, 湖北大学考察组来汉川市实地考察湖北大学研究院选址等。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也在积极对接 湖北士官学院、武汉体育舞蹈艺术学校和湖北工程大学(上述三所高校负责人多次前往红安考察和选址,根据红安方面的消息,目前红安正在积极筹备和对接武汉高校,力争大学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见效)。
此外,作者梳理发现,外迁的武汉高校还有 武汉东湖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等等,他们大多落户武汉周边县市, 大悟、鄂州、孝感、黄石、嘉鱼、咸宁、红安、京山、襄阳均落户多所武汉高校。
作者整理了近年来武汉外迁办学的高校:
武汉高校外迁名单(不完全统计)


湖北九省通衢,武汉居于长江边,水运发达,交通便利,作为身居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集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于一身,地理位置优势显著,是办学选址的首选。可近几年,武汉众多高校纷纷到附近城市新建校区,这其中有什么考量呢?
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在“双一流”建设“非终身制”背景下,各高校最为紧迫的就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高峰学科实力,资金和土地就成为“双一流”建设必备的资源 。像华师、理工大等很多高校处于城区中心地段,空间过于狭窄,向周边县市延伸,可以扩展学校办学空间,腾出更多空间招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向研究性大学转变,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
发展特色专业和学科。比如汉口学院京山校区落成后,将分批次把本校区的一部分重点专业优先进行转移,如航空制造、高铁乘务、电子商务、航空机械维修等,后续还会陆续将本校区的其他优质特色专业逐步进行转移。
教育经费不足。相比于武汉,在鄂州、襄阳、黄石等地建设新校区,地价、建设成本等更低。周边县市的优惠引进政策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高校的办学成本,增加校园面积,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优秀师资。加之其在武汉本部的光环也能为其在异地办学提供极大便利,包括低价的土地与硬件设施、资金支持等。
可实现和地方的双赢。一方面,可以实现高校产学研结合。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学科优势与襄阳市支柱产业契合度较高,武汉理工大学在材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实力雄厚,而与之相关,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正是襄阳市的支柱产业,二者合作可以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湖北不少县市极度缺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已经制约了其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在上述高校外迁之前,很多县市连一所本科大学都没有,引进这些高校有助于为当地未来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此外,一个城市要发展,首先要有大量年轻人,年轻人就读、工作、成家立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消费拉动是巨大的。
不过,在高校外迁办学的大潮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些问题: 一所高校的实力,究竟应该考量哪些因素?高校应该优先扩大校区面积,还是应该优先提高学科实力?占地面积扩大后,学校实力是否得到相应提升?
对于越来越多的武汉高校外迁办学,网友们也是褒贬不一。
有网友希望高校新校区引进自己所在区域,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就有网友建议黄陂区能否引进华师新校区过来,还有网友建议能不能区教育局牵头推荐金银湖李家墩。
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在“双一流”建设“非终身制”背景下,各高校最为紧迫的就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高峰学科实力,资金和土地就成为“双一流”建设必备的资源 。像华师、理工大等很多高校处于城区中心地段,空间过于狭窄,向周边县市延伸,可以扩展学校办学空间,腾出更多空间招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向研究性大学转变,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
发展特色专业和学科。比如汉口学院京山校区落成后,将分批次把本校区的一部分重点专业优先进行转移,如航空制造、高铁乘务、电子商务、航空机械维修等,后续还会陆续将本校区的其他优质特色专业逐步进行转移。
教育经费不足。相比于武汉,在鄂州、襄阳、黄石等地建设新校区,地价、建设成本等更低。周边县市的优惠引进政策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高校的办学成本,增加校园面积,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优秀师资。加之其在武汉本部的光环也能为其在异地办学提供极大便利,包括低价的土地与硬件设施、资金支持等。
可实现和地方的双赢。一方面,可以实现高校产学研结合。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学科优势与襄阳市支柱产业契合度较高,武汉理工大学在材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实力雄厚,而与之相关,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正是襄阳市的支柱产业,二者合作可以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湖北不少县市极度缺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已经制约了其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在上述高校外迁之前,很多县市连一所本科大学都没有,引进这些高校有助于为当地未来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此外,一个城市要发展,首先要有大量年轻人,年轻人就读、工作、成家立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消费拉动是巨大的。
不过,在高校外迁办学的大潮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些问题: 一所高校的实力,究竟应该考量哪些因素?高校应该优先扩大校区面积,还是应该优先提高学科实力?占地面积扩大后,学校实力是否得到相应提升?
对于越来越多的武汉高校外迁办学,网友们也是褒贬不一。
有网友希望高校新校区引进自己所在区域,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就有网友建议黄陂区能否引进华师新校区过来,还有网友建议能不能区教育局牵头推荐金银湖李家墩。

也有网友表示:唉,还是别盲目扩大规模了,努力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才是好。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