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楚安澜”与浙江的“五水共治”

前天 07:24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3809   回复 14
一、湖北的“荆楚安澜”工程指的是什么?
核心内涵是水安全与流域治理‌ ‌‌。
1.“荆楚安澜”是湖北提出的综合性水利战略,其核心是‌通过现代水网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水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湖北作为“千湖之省”和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承担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国家使命,因此“荆楚安澜”既是地方发展需求,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具体措施与工程实践‌
‌防洪抗旱体系‌:湖北年均过境水量超6000亿立方米,历史上洪旱灾害频发。通过建设“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排涝工程。
‌国家水网关键节点‌:湖北是三峡工程、丹江口水库等“国之重器”所在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均北送水量95亿立方米,对北方供水安全至关重要。
‌生态修复与数字治理‌:推进长江大保护,修复河湖生态;同时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如汉江兴隆枢纽数字化项目),提升管理效率。
3. ‌政策与战略定位‌
湖北将“荆楚安澜”写入省党代会报告,并出台全国首部河湖长制党内法规,强化党政责任。

二、浙江的“五水共治”又是什么?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
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
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核心,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可治理自来水、江水、河水等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水是生产之要,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基,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

三、主要异同点
1、荆楚安澜主要强调防洪抗旱、南水北调之后的河湖生态修复。仅仅对应了浙江省的其中三项“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另外两项“治污水、抓节水”明显没有涉及。

2、湖北过于强调“工程”的经济性。规划投资4358亿元推进59项重大水利工程,其中引江补汉等11项已开工。兴建水利工程能拉动投资,提升Gdp。

浙江强调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抓五水,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弱化其经济目的,强调其社会效益。
  • 回复14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楚王 最后回复于 昨天 23:07

粉丝 468

前天 07:41
:湖北不少地方启动了四级抗旱应急响应,近两天汉水上游皇庄站水流量已下降到每秒400方以下。今天5月21月,兴隆大坝还以每秒564方水流量下泄,保持了枯水季水保障的正常水平,为其建设的数字孪生工程点赞。避开兴隆枢纽而强调补水,违背了求实精神。
前天 11:28

粉丝 468

前天 08:08
:水的流动遵循天然形成的河道,既满足水的流动需求,人类活动需求,也塑造了沿岸的生态系统。如用现这种约束的办法,那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创造”。
前天 11:04
:天门很大度,专门吃亏自己,成就别人。江汉货运为仙桃运煤,天仙公路为仙桃拉石头。兴隆大坝发电税收全归潜江
前天 13:56
 就是的啊天门以前确实软蛋
前天 16:43
展开1条回复

粉丝 28

前天 08:40
:荆楚安澜—— “通过现代水网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水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湖北作为“千湖之省”和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承担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国家使命”。
    从引隆补水现在的工程任务来看,好像与上面“荆楚安澜的性质、任务、目标、意义”没有关系?一个6米管道连接兴隆水库和水厂,没有和那条地表河流、流域发生直接的关系;除了向汉江索取,让干旱时期兴隆水库的水量更小、调度能力削弱,好像不能为“确保水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积极贡献。更没有为“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分担责任。
    要谨防一些地方打着“荆楚安澜”“汉江经济带”“保护地方水安全”的旗号,干有悖于水安全、不利于环保可持续的事情,特别是对有些“拱劲”比较大的地方要盯住。
前天 09:46

粉丝 34

前天 11:13
:围绕补桃工程提出四个质疑(非建不可性质疑、天门需求性质疑、路线合理性质疑、管理主体质疑),核心是探讨工程的必要性、路线合理性、区域需求匹配度及管理主体问题。
    目前,该工程强调以灌区供水保障为主的主题已被改变,为什么会改变,应是客观事实说明其存在不科学、不是最经济合理的。
    看最近重新给出的已变的主题,而新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需进一步论证。
前天 11:53

粉丝 37

前天 11:53
:一下雨仙桃就又要排涝了!
昨天 12:54

粉丝 468

昨天 23:07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