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现
近代语言学分类把韩国语边缘化,既不属汉藏语系,也不与日本语同列,此说属门外说汉——门外汉。韩语,其音与汉语同源,其文俗称谚文(砚之文),实为拼音化的汉系方言,汉系主体为八大方言。若没有十六世纪伟大的世宗大王引进罗马体系搞文字改革,今天的韩国字还会是汉字繁体,仅发音不同而已,粤语对汉字不就这样?这一论点的佐证,依据太多的相同,包括那国的地名人名,风俗民俗,还有粮食饮食,方言和书写的差别只是表面而已。最近行走它国,脚底下巧合了好多个相因相宜的地名。抵达首站叫首尔(Seoul=Soul灵魂即首),百年之前叫汉阳,坐落于韩国母亲河汉江之南,名同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首尔的新马甲是当年世宗大王创文造音的重演;往京畿道东南向到利川郡,是这个国家的鱼米之乡,与湖北恩施利川同名,韩国话叫它“宜城”,此外,道、郡是唐朝的省、州,被东土的半岛藩土保留至今;再往南进入忠清北道,有个阴城,在多个山的背面,是一个较其它城市更冷的地方,韩国话叫“应城”;从北道穿到南道,周围有几个带山的城,如安山、阿山,朝鲜半岛因黄海地陷而隆起多山,山地占80%,地名带山不稀奇。人们靠山、喜三,逢事有三为吉,三、酸同音,全民泡酸菜不难理解,关于三,后面还会扯远一点。忠清南道有天安,立即想到我老家天门。找来一张天安地图,地名不是面,就是邑,湖北人把方位叫面,四川人把乡镇叫邑,天安莫非是湖北天门与四川广安的合办?湖北江陵、襄阳、咸安,韩国地图上都能找到,屈原和端午节申遗,懂了!以后大家不要为此年年喷,喷人家占了我们的相因。世界是平的,据说最早的活字印刷系苏美尔的楔形文字,有苏美尔人从两河流域迁徙到远东的黄河长江流域,后人变身炎黄部落,我们说活字印刷是发明国宝,彼此一般。伏羲之后,夏以前,湖北、湖南有三苗人,苗可以指禾苗秧苗(秧=young),也可指家族的分支各派,如以色列12支派是这个民族古史(古史=故事)上的苗,如今可确认的仅剩下犹大和本杰明二支苗,现代以色列民叫犹太人与犹大的名相关;其它十个支派在公元前782年的一场亚述侵略战中,被侵略者掳走驱散,那十个部落早已融进世界其它民族下落不明。三苗是闪、雅弗、含三个人的苗,具体而言是三兄弟中含(排行老三叫三含)的后裔,三苗人永久地把含的音DNA到远东、华夏的方言中,其音在中国有汉、在朝鲜有韩。韩,在蒙古有汗。汗是咸的,人嘴里含的唾沫俗称咸,韩是含、汉、汗和咸。韩的先民很智慧,自称三韩,又设法泡菜铭记先祖、前传后教。每年立冬后,韩国女子们开始往自家坛子里腌泡菜。坛子,是湖北天沔汉的特产,也是三乡宝地对自家女儿的雅称,实为三苗遗风。三韩支派从远东陆地来,朝海角之地、太阳升起的方向爬山涉水,他们管到达的半岛叫朝鲜(鲜=咸、韩),韩国泡菜之泡取包音,华夏宗祖伏羲又名包牺,可见韩与鲜之名久矣。过去2000年,大陆向半岛和列岛的移民从未停止,只是后到的移民与土著的三韩后裔通婚融合,三代之内变了言语,讲韩的方言。伟大的世宗大王文字变革前,三韩人使用汉文字,字证放在大韩民国历史博物馆。语言学上,汉语、韩语同属含语族。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