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评|别让县乡公路陷入“常修常坏”怪圈!
2025-11-12 18:49:46 来源:新华社
一段不足50米的农村柏油路,一年来修了三四次仍然坑坑洼洼;一条联通县域的公路,“年年修”却“年年坏”……近期,一些地方通乡达县的公路,频频出现“修了又坏、坏了再修”的问题,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近年来,各地持续加强县乡道路建设,一条条道路成为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但在个别地区,部分道路陷入“常修常坏”的怪圈。让人不禁追问的是:这些道路施工招投标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监管与养护不力?施工质量是否真的存在问题?这些恐怕需要有关方面认真反思。
交通建设领域资金投入量大、涉及环节多、施工链条长。道路建设中,从项目招投标、施工过程监督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审批、强效监管。但现实中,有的监管流于形式,“走过场”式检查难以发现施工安全隐患,让不合规的“豆腐渣工程”蒙混过关;有的施工单位为追求利润,在建设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
县乡“民生路”,一头连着群众出行安全,一头连着政府公信力,来不得半点虚功。如果反复出现“折腾式修路”乱象,不仅群众有意见,还会造成资金浪费,甚至成为腐败的温床,须从根源上整治。
一方面需强化问责,不仅要追究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更要倒查监管部门的失职之责,让敷衍了事者付出代价,让失职渎职者受到问责;另一方面要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在道路规划建设初期,充分吸纳当地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把民生工程当成“良心活”来干,让民生工程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
记者:周盛盛、李宁
一段不足50米的农村柏油路,一年来修了三四次仍然坑坑洼洼;一条联通县域的公路,“年年修”却“年年坏”……近期,一些地方通乡达县的公路,频频出现“修了又坏、坏了再修”的问题,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近年来,各地持续加强县乡道路建设,一条条道路成为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但在个别地区,部分道路陷入“常修常坏”的怪圈。让人不禁追问的是:这些道路施工招投标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监管与养护不力?施工质量是否真的存在问题?这些恐怕需要有关方面认真反思。
交通建设领域资金投入量大、涉及环节多、施工链条长。道路建设中,从项目招投标、施工过程监督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审批、强效监管。但现实中,有的监管流于形式,“走过场”式检查难以发现施工安全隐患,让不合规的“豆腐渣工程”蒙混过关;有的施工单位为追求利润,在建设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
县乡“民生路”,一头连着群众出行安全,一头连着政府公信力,来不得半点虚功。如果反复出现“折腾式修路”乱象,不仅群众有意见,还会造成资金浪费,甚至成为腐败的温床,须从根源上整治。
一方面需强化问责,不仅要追究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更要倒查监管部门的失职之责,让敷衍了事者付出代价,让失职渎职者受到问责;另一方面要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在道路规划建设初期,充分吸纳当地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把民生工程当成“良心活”来干,让民生工程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
记者:周盛盛、李宁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