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系列之----凡夫俗子与圣贤的距离其实只隔一层纸

2014-01-12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2万   回复 10

我知道“正能量”这个词,大概是在2012下半年,或者年尾吧,在新闻联播上听到的。当时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也许是人同此心的缘故罢,这个词随之在网络里、网友的QQ签名上、各式商业广告中,如潮般地出现了。看来这不仅仅是个热词,咱们的社会的确需要正能量充实和注入。在大家都在或向往着、或充满着正能量工作、学习、生活着的时候,我也略尽绵薄,贡献一个正能量短篇系列,与读者共勉。


正能量系列----凡夫俗子与圣贤的距离其实只隔一层纸学习传统文化心得

凡夫俗子与圣贤的距离其实只隔一层纸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

我们往往认为圣贤高不可攀,他们具有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质,乃至能立言传于后世,被世人奉为经典,如孔子、老子等。笔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到圣贤们的品质其实很亲切地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内心之中,离我们凡夫俗子并不遥远。

笔者用自己的话概括之,圣人是真正本色的人。(恐怕也许已有人说过了,只是笔者暂时未见到原话)
那人的本色又是什么呢? 笔者且引用《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以利读者们思考吧。
如“人之初,性本善”。从字面意思来看,大概“善”可以作为人的本色。哲学上好象也有性善性恶之说,乃至我们俗语中通常论人也是要么说成善,要么说成恶,或者不善不恶,说善的时候也是局限于“善良”之类的定义。抛开哲学和世俗用语不谈,咱们古文中的“善”字,并不是这么狭隘的概念。以下定义见百度百科“善”字词条:善。会意字,读作shàn,从言从羊。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有“完好、共同满足、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项,做动词用有“擅长、修治、羡慕、认为好、赞许、友好”等义项,做名词用有“好人”义,还做姓氏。还有“好好地、多;常;易”等义项。“善”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中国传统伦理有丰富的劝善内容,如《太上感应篇》等。“善姓”为罕有姓氏。 可以看出,古人说的“性本善”的“善”,就超越“善良、好人”等局限了,也就是说,超越了与恶相对的善的概念。 那么,超越与“恶”相对的“善”又是什么呢?
儒家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儒家“礼、义、仁、智、信”其实是把人“净化”了。大概性本善的超越之处,就在于这个“净”字吧。也许可以说:人之初、性本净。这里也许有读者认为笔者在抠字眼,其实不是的,汉字本来就精深博大,古语“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往往换个相近的字,意思就大不相同了。这也许是古文的内含较白话丰富的缘故,白话文词句长,有时候表达越详细意思越窄。 《六祖坛经》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孟子有句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这个善,一看就不是只有善良的意思,是完善,也可以说是净化自己。兼济天下的基础是善其身。净化自己,才谈得上真正利益社会。
先贤是非常有智慧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本净”,才能谈“净化”,如果“本不净”,哪里净化得了?如金矿中本含有金,才能炼得出金来。所以,“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实在要令我们现代人信服的。同时,这个“善”字,也应不是狭隘的。
若有人问:既然“性本善”、“性本净”,为什么有善有恶呢?那么这在《三字经》中也有解释:即“性相近、习相远”。人性本善本净,自然“相近”,善恶区别那么大,是因为“习相远”。习,是习惯,习气,毛病,观念等等的不同。
性相近,这就是凡夫俗子与圣人的共同点了。剩下的只是一大堆坏毛病,全改了,我们凡夫就离圣贤不远。
  • 回复10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知幻即离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3

2014-01-12

粉丝 2

2014-01-12

粉丝 320

2014-01-12

粉丝 131

2014-01-13

粉丝 21

2014-01-13

粉丝 2

2014-01-13

粉丝 4

2014-01-13

粉丝 4

2014-01-13

粉丝 2

2014-01-13

粉丝 2

2014-01-14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