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义乌能成"世界超市",而天门有些人却总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04-25 11:47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5910   回复 21
这些天,我提议天门学习借鉴荣昌、淄博搞文旅,马上有人反驳:"我们这地方怎么可能?",我又建议开发石家河文化,又有人说:"谁来看这些土堆?"
这让我想起义乌——一个当年要资源没资源、要政策没政策的小县城,硬是闯成了"世界超市"。
为什么两地人的思维差距这么大?这是个扎心的话题。

一、义乌人的"三无精神":没条件就创造条件
1. 无中生有的胆识
40年前的义乌要什么没什么:
• 没资源:不产羊毛却做羊毛衫,不产塑料却做塑料制品
• 没政策:最初还是"投机倒把"的灰色地带
• 没资金:第一批商户都是"鸡毛换糖"起家
但义乌人想的是:"没有条件,那就自己造条件":
• 政府敢给"马路市场"开绿灯
• 商户敢把地摊货卖到俄罗斯
• 整个县城都相信"再小的生意也是生意"

2. 无惧失败的韧劲
90年代义乌市场着火,烧掉半个商城,商户们第二天就在废墟旁支起帐篷继续卖货。
有人问:"怎么不等着重建?"他们说:"客户来了总不能让人白跑。"

3. 无孔不入的嗅觉
当别人还在等订单时,义乌人已经:
• 把圣诞树卖到基督徒家里
• 给世界杯生产32强国旗
• 连俄乌打仗都能两边卖物资
核心思维:不等不靠,先干起来再说。

二、天门人的"三不心态":还没开始就否定
1. "不可能"——自我设限
• 说开发石家河:"几个土坑谁来看?"
但同样土坑的三星堆年入10亿门票
• 说推广蒸菜:"就几个蒸笼能成啥气候?"
但柳州螺蛳粉从街边小吃做到百亿产业

2. "不关我事"——旁观者心态
• 看到城市问题心想:"这是政府的事"
• 遇到商机琢磨:"让别人先试试"
结果:
• 仙桃人把无纺布做成全球供应链
• 潜江人把小龙虾卖到全国
• 天门还在争论"该不该搞"

3. "不敢不同"——怕出风头
• 领导怕创新失败担责
• 商家怕尝试新东西亏本
• 普通人怕提建议被嘲笑
形成"枪打出头鸟"的氛围
恶性循环:越不敢试错越落后,越落后越不敢试错。

三、思维差距背后的深层原因
1. 地理基因差异
• 义乌:地处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逼出经商本能
当地谚语:"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
• 天门: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小富即安
老话:"生意买卖眼前花,锄头落地是庄稼"

2. 成功样本的影响
• 义乌早期有"万元户"示范效应:
邻居卖纽扣发财了,我也去卖。
• 天门缺乏可见的成功案例:
"那个搞旅游的亏惨了",吓退后来者。

3. 行政文化的区别
• 浙江政府:"你创业我护航"
• 内地常见:"不出事就是政绩"

四、破局之道:天门需要"换脑工程"
1. 从"找借口"到"找方法"
• 别说:"我们没沿海优势"
要想:"怎么把蒸菜做成预制菜卖到沿海?"
• 别说:"文旅要花大钱"
学榕江"村超":一根球杆带火全县

2. 建立"容错机制"
• 政府:允许文旅项目三年不考核税收
• 社会:对失败者说"下次再来"
义乌经验:前三次创业失败者优先贷款

3. 打造"示范标杆"
• 集中力量先做好一件事:
比如把"陆羽茶文化节"办成华中第一,或让一家蒸菜店年销千万,用实绩打破"不可能"认知。

4. 唤醒"老乡经济"
• 天门在外有百万人口,动员天门籍企业家回乡投资。

改变从"我"开始!
1982年,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面对争议说:"出了问题我负责,但市场必须开!"
如今天门需要的正是这种担当。与其抱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如:
公务员想想:"我的权限内能突破什么?"
商户试试:"我的产品能不能上网卖?"
普通人行动:"今天至少转发一条天门文旅信息"

请记住:
义乌不是天生就会做生意,而是被逼出来的胆量;
天门也不缺资源,缺的是把"不行"变成"怎么才行"的狠劲。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了,跟风者自然就来了——这才是所有网红城市逆袭的真相。
  • 回复21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HSGL123 最后回复于 昨天 11:22

粉丝 3

04-25 13:47

粉丝 12

04-25 14:19

粉丝 4

04-25 15:08

粉丝 92

04-25 15:59

粉丝 15

04-25 16:01

粉丝 92

04-25 16:03

粉丝 18

04-25 16:26
:就我认识的一个信阳那边的,他说他们那边从小就喝茶,还跟父母去采茶,什么叫明前茶,雨前茶,什么茶叶自己留着喝,什么茶贵拿出去卖,具体回来怎么烤,怎么炒,说的头头是道。我当时就懂了,为什么信阳毛尖这么出名了。还认识一个潮汕的,他们家家户户都有茶盘,从小就泡茶,泡茶能玩出花来,沿街到处都是卖茶叶的,这种地方茶文化才能出名,群众基础多深厚。反观我们天门,经常听说陆羽,但是没几个人喝茶,我本人也经常喝红茶,但是身边亲戚没有喝茶的,我们说喝茶,其实就是喝白开水。
04-25 16:45
:@来自九真 就像我们天门人吃蒸菜就有历史传承,群众基础,已经形成一种蒸菜饮食文化了,家家户户,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餐,蒸菜是必不可少的,酒席上的十大碗,最少一半的蒸菜,无蒸不成酒席,万物皆可蒸,而且我们天门的酒席是很传统的保持着以蒸菜为主,蒸菜就是最高规格的宴请了,像江汉平原的城市的酒席很多都在改良,蒸菜的占比没那么大了,江汉平原都有蒸菜不假,但我敢说没有比我们天门人更爱蒸菜的了,这也是我们天门被评为中国蒸菜之乡的底气,喜爱蒸菜而传承着蒸菜饮食文化,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几道蒸菜就是在外天门人对家乡味道最好的慰藉,看过一个短片,采访在马来西亚的天门籍华侨四代,一百多年异国他乡四代人了,逢年过节居然还是说蒸蒸菜吃,令人动容
04-25 19:49
:@觉今是而昨非 蒸菜确实是我们天门一个很有群众基础的菜系。平时做外地做这个菜给朋友吃的话,外地的朋友都是好评。但是这个有个最难搞的就是这个菜不好做,需要配料,需要蒸锅,而且蒸的时间有点长,很多人不会做,也做不好,不如一些家常菜,随便放锅里炒一下好久了,所以推广起来有点难度,有个办法就是做预制,但口感又不是很好。
04-25 21:47

粉丝 52

04-25 20:28
:都可以,每个镇都可以搞。今年一季度天门GDP100多亿,还增长了,义乌600多亿。怎么比?但要对标
前天 08:05

粉丝 25

04-25 20:41

粉丝 46

前天 04:13

粉丝 117

前天 09:18

粉丝 1040

前天 11:31

粉丝 11

前天 14:39

粉丝 42

前天 16:11

粉丝 61

前天 17:19
:我从来没见过有侨乡优势。几百年了,谁认同
昨天 11:22

粉丝 3

昨天 09:3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