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欢迎交流。一、河道下切与河道淤积        南岸重点提出和强调了汉江  “河道下切”。        这里聊聊与天仙潜最直接关联的地段 兴隆大坝下游。        网络上名词解释:        河道下切:河道下切是指河流对河床进行侵蚀,导致河床高程降低、河道深度增加的自然或人为地质现象。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河道淤积:与下切相反,指泥沙在河床堆积导致河床抬高(如暴雨后河流泥沙淤积使水位上升)。        河道下切的结果可通过数据指标量化呈现,例如河道水深数据。        测量方式:在固定断面测量水面至河床的垂直距离(即水深),结合水位数据可反推河床高程变化。        数据表现:        枯水期某断面水深从5米增至 6.5米,可能暗示河床下切1.5 米(水位稳定时);        对比同一流量下的历史水深数据(如 600-800m³/s 流量时分级水深变化),排除水位波动干扰后。        如某水文站流量为1000 m³/s时,2008年对应河流水位为25.43米,2022年对河流水位24.73米,河道水位下切0.7米。        河道下切与淤积的监测与研究对“三生(生活、生态、生产)”保护、水利工程规划和防洪安全至关重要。二、对汉江兴隆枢纽下游河道下切状况的审视        兴隆枢纽下游河道下切可分为两段来看:        1. 坝下 — 泽口段        兴隆枢纽至泽口段航道全长约为 31公里,近坝下是受冲刷最严重的地方,大坝下游短距离内受水流集中影响,下切强度较大,平均冲刷深度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对它会另外学习。        有研究指出坝下冲刷现象,大坝下游10公里内通常为下切显著区域。        依据河床总体冲刷是强度自上而下减小规律,有学者对兴隆枢纽下游进行了历史与现实量测数据对比分析,变化曲线显示,近30多年来在泽口段河床基本下切在0.8米左右,不是河床全面下切,主要是河床主槽加深。        2. 泽口段以下        兴隆大坝 — 泽口段两岸是潜江和天门,仙桃地处泽口之下。仙桃临江段的河道冲刷没有那么严重。        之前文章已有表述,有研究显示,在汉江枯水季,从2008-2022年15年里,汉江仙桃站流量为600m3/s时,河道水位下切为0.48米,流量为800m3/s时,河道水位下切为0.53米,之后至2025年5月,仙桃站枯水季节流量水位是稳定的。        另外, 也有数据运算表明,汉江仙桃站当水位处于23.00(±0.2)米时,水位波动0.1米,流量平均大体增减约14立方米/秒。这可看到此处仙桃站水位对流量关联基本为 0.1 米 / 14m³/s,即流量每增减 14m³/s,水位波动约 0.1 米。        从上可看出,近20年来汉江仙桃段河道下切基本不显著,河床稳定,上游来水大小主要决定了水位的升降。        因此,上游来水是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 三、兴隆坝下短距离河床明显冲刷对下游整体用水影响有限        ( 这段是前不久的跟帖。)        直到目前,为什么有科技工作者总是反复拿兴隆坝下近坝段说话,研究结果为兴隆以下河段河床下切明显,尚未达到稳定状态,难道这是为要出文章吗 ?        已经走过了可研的过程,再开展的科学研究都应主要是为社会生产活动服务的 !!        从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出,“大坝下 – 泽口” 这一小段河流,江南与江北是潜江与天门,而天潜两地主要的生产取水活动是可不在这一小段的,两地在兴隆大坝之上可直接取水利用,用不着太在意这一小段的水变化。坝下近段河床下切明显,但 2024年枯水季坝下水位仍在 28.0 米左右,当流了100多公里后,对仙桃站 23.0米左右水位要想说什么。        就如天门河黄潭镇址处被冲刷出一个大坑,现下力气研究那个潭,当研究出那个潭还有加深的趋势结论时,而潭边的社会并不依靠水潭在活动,下游水位比潭底还低,那意义大吗 ?        坝下近河段的水位波动对区域取水影响有限。相比之下,泽口至岳口、仙桃、多祥及以下河段直接关系下游 “三生” 用水,以及汉江航道通行(如规划的多祥港建设),更应成为研究重点。泽口之下至岳口、仙桃、多祥河段研究结果是更有意义的。四、议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兴隆枢纽运行后,对于汉江泽口段以下河道下切影响不明显,水位的抬高与降低主要关键是受上游来水和两岸排水(汛期)的影响,而上游来水是可科学调节和控制的。        枯水季节,兴隆枢纽丰枯季差异化调度是坝下常态化用水的保障。        在 2024 典型干旱年的实况来看,只要兴隆坝上水位保持在 34.40 米以上,仙桃站水位在 23.00米上下,流量在500 - 600立方米 /秒,汉江枯水季天仙段的用水就没有问题。        别再以为汉江泽口段下游河道下切很严重了。        那种强调将河道下切作为兴隆坝下 “三生” 用水工程规划的基础性理由,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欢迎交流        一、项目设计基础数据的争议        南岸在有关文中指出: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运行后,汉江下游河道下切、水位降低、供水条件进一步恶化。        特别在向上级领导汇报中提到,汉江河道下切,水位已下降1米左右,预计水位还将下降2米左右。        2023年6月,省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引隆补水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中提出,汉江平均水位2005年至2020年已下降1米,预测2023年将下降至2米左右。        之前是15年下降了1米,而仅2-3年时间又将下降1米,下降速度大幅度提升,是前者的多倍,这数据咋来的?数据突变的背后是否有项目导向因素,值得打个问号。        被质疑后,立马改变了说法,数据改动是那么的随意,完全没有科学、严谨的作风。        2023年已过去2年,事实证明,作为引隆补水项目提出的核心基础数据,这个预测结论是错的,南岸最强调的河道下切数据是失真的。        二、兴隆大坝下游仙桃站水位下切影响的客观分析        兴隆大坝下附近段下切会严重一些,但南岸沿江取水重点在泽口之下,它的下切对远离的汉江仙桃城区段影响是不大的。        他们夸大了大坝下游河道水位下切整体状况,抛开大坝下附近那一小段,整体上没那么严重。        以汉江仙桃站枯水季为例,600-800m3/s是大坝下游的常态流量,高水位时是不需要去讨论的。        有研究显示,从2008-2022年15年里,流量为600m3/s时,河道水位下切为0.48米,流量为800m3/s时,河道水位下切为0.53米,之后至2025年5月,仙桃站枯水季节流量水位是稳定的。        三、2025 年6 月下旬暴雨后的水文新情况        2025 年 6 月下旬,湖北经历了两次暴雨过程,分别为 6 月 18 日至 21 日的首轮强降雨,以及 6 月 25 日至 27 日的第二轮强降雨。天仙潜是强降雨重点区。        依据水文站点检测数据,兴隆大坝下游的仙桃水文站处河床似乎发生了大变化,在6月下旬的短时间内,同流量时河道水位较之抬高在1米左右。        下图中,在2025年6月之前的3流量中,基本相同的流量分不同的年份,对应水位略有差别,都显示出河床下切在0.1米左右。        而6月之后的3流量中,对比历史数据可见,相同流量下 2025 年 6 月后的水位较之前显著抬高(如 800m³/s 流量对应水位从 24.00 米升至 25.16 米),都抬高了1米上下,这一现象可能与长江顶托或暴雨泥沙淤积相关。        短期来看,同流量下水位抬高有利于提水,但需注意该现象为特殊水文事件,长期河床演变仍需持续监测。        数据来源:相关水文网        引隆补水项目从开始的基础数据上就出现了问题和偏差。        解决南岸动态缺水科学的路径应为:重构科学决策,兴隆枢纽丰枯季差异化调度、现有设施升级与节水改造相结合。

全网霸屏的荣昌现象

天门聚焦 07-04 10:25 阅读 7698 回复 23
​最近刷屏的重庆荣昌市委书高洪波,65年出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船到码头快靠岸的时候,都不愿意再冲锋了,不愿意再激起太多的水花,心里想的更多是如何安全顺当的到站。​但高洪波不一样,他似乎越要到站越要折腾,频繁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不停的推介荣昌。高洪波的高曝光度,给荣昌露了脸,也带来了热度。当然,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另一种声音,有人指责他高调、爱出风头、喜欢作秀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还有人质疑他,天天在外面抛头露面,摄像机天天跟着,他还有时间干工作吗?天天到处拍视频,还有精力干其它吗?更甚者,指其天天把吃喝挂在嘴上,净干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事,对拉动荣昌经济发展作用不大。言外之意,高洪波应该多出现在项目开工现场,天天和世界各地的商业大佬共话,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亿的谈,这似乎才符合一个区委书记的定位。​实际上,这种观点才是真正的“小了窄了”,格局小了眼界窄了。高洪波向外界释放的是,是一种热情和积极,包容和开放,勤勉与务实,有的地方正常吃个饭都小心翼翼,但高洪波不怕,理直气壮请客,展示了他对政策的精准把握,而不是层层加码一刀切。有些人架子大,不屑于走到民间,但高洪波没那么多想法,大网红小网红,街头小贩,晨练老百姓,只要见了面都能和他合影开玩笑,这是真正的接地气了解实际情况。他不喜欢穿千篇一律的行政衫,不高高在上摆花架子。​他总结的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网络经济与产业融合的理念是对现在经济发展的完美释义!

202x年初夏,首艘万吨级游轮“荆楚一号”如银鲸破浪,扎进仙桃杨林尾港。船首犁开的雪浪里,蹦跳着荆汉运河两岸沸腾的人潮——一、当官儿的抢戏大作战● 书记的开港戳记张书记抢位太急,一脚楔入泥坑。秘书要擦,他大手一挥:“留着!这叫开港戳记!”● 水利局长的传家宝李局长掏出祖传“先进工作者”红漆搪瓷杯,“换新杯?等运河通航!”被蜂拥的人群挤得险些投了河。● 镇长的枸杞“枸杞都泡成精三回了,就等这声汽笛!”王镇长抻脖望河面,活脱等新媳妇下花轿。二、商界魔幻时刻● 渔老板的电子秤“胖头鱼”刘老板扛秤挤人堆,“噗通”电子秤跃入河中。他叉腰大笑:“沉得好!沉得妙!!”手机怼巨轮狂拍家族群:“速打钱!租舱送鱼虾上天!”● 纺织厂娘的丝巾周厂长举喇叭大声喊:“姐妹们!把库存丝巾挂成万国旗——给仙桃扎个花姑娘头绳!”霎时两百条丝巾在堤岸舞成招商广告。三、老街坊的狂欢仪式● 赵婆婆的铝盆交响乐78岁的赵婆婆抡勺敲铝盆:“开通咯!开港咯!”盆底凹坑盛着她豁牙的笑。孙子嚷:“奶奶!盆开天窗啦!”她反手塞盆:“接头道神仙水——回家煮长寿面!”● 熊娃子的顺口溜“万吨轮,放仙屁,仙桃立马不缺钱!运完鳝鱼运芯片,运河当咱充电线!”卖冰棍老汉趁机涨价:“龙王口水冰——三块飞五块!”当万吨轮“哐当”啃上码头,人堆炸出破锣嗓:“水龙王签劳动合同啦——咱仙桃真批发水啦!!!”全场静三秒,笑浪拍翻河面。水利局小伙戳痛局长:“要科普迷信不?”局长扶假牙:“管他龙王或运河,能灌饱就是亲祖宗!”夕阳给万吨轮刷金漆时,仙桃人意犹未尽,依然满脸笑容,踩着影子回家。卖冰棍老汉边蘸唾沫点钞边哼:“明天得进三百支——这运河淌的是水还是银子哟?”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