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网友:阿甘        您好!您的留言我局已收悉,您反映的情况我们高度关注,立即组织专班进行调查核实,现对相关问题回复如下,        引隆补水工程作为中型引调水工程,依据相关管理规定,需依法划定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我局在前期答复中提到的“保护范围为建筑物以外50米”,是指以工程主体(包括地面建筑物、地下输水管线等)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50米的区域。        根据《湖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规定: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影响水利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采砂、取土等活动。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除前条规定外,禁止以下行为:破坏、侵占、毁损水利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建设影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倾倒、堆埋、堆放、弃置或处理固体废物;排放油类、酸碱、碱液剧毒废液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关于您提出的“是否影响土地耕种、道路修筑(含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架设等”问题,项目可研方案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对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其中,输水管道埋深超过14m,不会对土地耕种造成影响;而对于道路修筑、桥梁架设等工程,如需跨越引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均可采取工程措施,妥善解决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        2025年07月02日
        欢迎交流。        6月14日,发了对兴隆大坝近期水文情况基本分析的网文,贴中提出在6月底,坝上水位将在34.70-35.25米间,下泄流量在530-800立方米/秒(兼顾蓄与泄之需求),仙桃站流量在560-780立方米/秒间。        当时提出了有待月底实况的验证。        6月下旬,老天爷来了场  “引龙布水”,江汉平原经历了两次大雨、暴雨强降雨过程,省里还启动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这对之前基本分析是实在的考验。        俗语说,人算不如天算。        不过人算也在向老天爷靠近 —— 尽管实际流量水位波动较大,而 6月30日的数据还是在合理范围内。        在流域水资源情景预测中,分析方法不同,典型误差范围有所不同。        现在数字孪生技术在 ±10 cm, 常规人工方法在 ±40 cm,这里运用的是后者。        6月30日,兴隆坝上水位为35.65米,基本分析为35.25米,加0.40米的误差,与实际相一致。        基本分析下泄流量在 530-800 立方米/秒间(基于蓄泄需求),30日20时 为787立方米/秒,与分析相一致。        基本分析仙桃站流量在 560-780 立方米/秒,30日20 时为797立方米/秒,如按其水位点增加0.40米的相应水流量,考虑误差带来的流量变化,也基本能对上。        这期间(至6 月30日),坝上水位由34.6米提升到35.65米(中间有过更高水位),将新增蓄水一亿方以上。        坝上的科学调度越来越精细,对坝下的水资源已形成常态化稳定保障。        坝上科学调度保障稳了,解决现南岸动态缺水问题的方案,需得再做科学论证。
“冲突才能上热搜,出大事儿才有流量”,这是某百万网红道出的“流量密码”。近年来,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大量以“剪切拼凑”“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身份”“AI伪造”等手段编造的谣言短视频频现,夸大渲染社会矛盾、制造社会焦虑,不仅透支了社会信任,更是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甚至引起社会恐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既然如此,为何网络造谣依旧屡禁不止?这和造谣的低成本和高利润有关。近年来,随着AI工具的普及,造谣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加上社会矛盾天然带有愤怒、恐惧、不公等情绪,更容易刺激网友情绪,引发评论、转发,造谣者便在此基础上大做文章,尤其集中在医患关系、性别对立、贫富差距、官民冲突、职场冲突等矛盾话题上。相关谣言关注度较高的同时,算法会判定此类内容“高热度”进而加大推送力度。久而久之,社交平台逐渐走入“情绪优先”,而非“事实优先”的“后真相陷阱”。而背后的造谣者、MCN机构则利用造谣带来的流量变现,经“橱窗跳转”“直播导流”等手段进行营销,赚得盆满钵满。每一条病毒式传播的谣言,都在社会信任的血管上划开一道裂痕。它真正的破坏力并非在于改变事实的真假,而是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公众的认知方式。或许人们不会记得某一条谣言的实际内容,却会记住谣言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并固化对某一群体的偏见,遇到相似事件时更习惯“贴标签”,未知事件全貌的前提下快速审判,让理性变得日益稀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不是违法犯罪的 “防护服”,唯有让法律成为悬在网络谣言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虚假信息的病毒式蔓延。一方面,必须加大整治力度,对查实的造谣账号及时封禁,拉入黑名单,对相关造谣公司进行处罚,适时通过记入征信等方式进行综合制约,防止其换个“马甲”卷土重来,以法律之刃斩断谣言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强化算法合理性,加入“信息来源可信度”等测算维度,优先推送标记为权威媒体、学术机构或第三方事实核查组织检验过的内容,从源头上提升信息质量。穿透阴霾,方见清明。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每一句不负责任的揣测、每一条未经核实的传言,都有可能成为撕裂信任的利刃,侵蚀这个社会的根基。只有以法律为盾,借技术东风,织牢谣言防控网,在全社会形成“谣言治理从我做起”的共识,才能共同守护好清朗的网络生态。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