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欢迎交流        【  隆补水工程(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2025年9月4日至2025年9月17日。 】        引隆补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落款时间为 2025 年 8 月,公开时间为 2025 年 9 月,按常规要求,报告书中所用资料应采用 2025 年 8 月底之前的最新数据与成果,而不是简单地搬用老数据。        从报告书编制的根本原则来看,其核心应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编制依据及基础数据需选用最新数据,并结合经科学分析的实际现状。不过,这一要求在报告书中尚未完全体现。        一、核心问题模糊,南岸缺少常年明确的缺水量化数据        南岸城乡为主的现有供水保障能力是多少?在南岸城乡现有供水保障能力下,常年实际缺水量始终没有具体(或大致)明确的数据,到底年 缺多少水,缺少这一关键信息,反映出项目规划在科学性与必要性论证上存在偏差。        据引隆补水工程(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内容,工程设计年引水量为 2.5 亿立方米,其中天门 6272 万立方米、仙桃 18720 万立方米,剔除天门部分后,南岸年引水需求为 1.9 亿立方米。但该需求未明确界定是,究竟是“新增供水缺口”,还是“替代现有供水”,真实缺水缺口数据不清晰。        明确具体的缺水数据对于引水工程的合理性论证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它可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工程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环境影响。        在以 “需求导向” 为核心水利项目中,谈缺水,不提具体缺口量化数据,是 “论证依据虚化” ,这不是严谨的态度。        二、建设理由之一偏差,沿用罗汉寺闸“老数据”,未纳入最新成果        报告书提到,天门市引汉灌区主要以渠首工程罗汉寺闸及天南总干渠、天北长渠等 7 条干渠为骨干形成的灌溉体系供水。依据天门市水利局、天门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下发〈天门市水资源水生态补水调度方案〉的通知》(天水利文〔2018〕59 号),灌溉期需按需增加罗汉寺闸、天北进水闸流量;非灌溉期控制多宝节制闸,天北进水闸全开,开启罗汉寺闸按 50m³/s 进流,3 小时后调减至 20m³/s,补水时限为 5-7 天,特殊情况可延长至 10 天。同时,报告书根据天门引汉灌区渠首工程罗汉寺闸 2003 年 - 2022 年运行资料统计,该闸关闸总天数为 1125 天,平均每年 56 天,认为关闸检修期间干渠生态基流无法保障。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主流媒体自 2025 年 4 月起已有相关报道:罗汉寺闸作为汉北平原的主要引水枢纽工程,其除险加固工程整体施工计划于 2025 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工程完工后,天门及周边区域的农业灌溉、防洪抗旱、生活供水、生态补水等功能将进一步提升,能实现长期稳定提供生态基流,引水流量达到 120 立方米 / 秒,受益农田面积将达 200 多万亩。        显然,罗汉寺闸改造完成后,天门的水资源利用格局将得到大幅优化,2025 年之前的罗汉寺闸运行资料已基本不再适用。然而,报告书未采用这一最新资料,仍沿用“老数据”来支撑建设理由,这一做法不可提倡。        报告书内容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至关重要,若将已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项目需求支撑,既不符合科学原则,也体现经济上的不合理。        难道别人家已翻盖了新房,居住需求都满足,你还要拿着老房子之前的不足情况,再算一次 “用旧问题算新需求” 的账吗?        三、2022 年短暂低水位通过调节很快缓解,无需特别强调        报告书开篇提出,近年来汉江水位持续下降,已严重影响仙桃市、天门市取水趸船正常取水,尤其提及 2022 年 9 月 25 日天门二水厂汉江水位降至 25.69m,导致仙桃四水厂、天门二水厂取水船搁浅,以此作为典型案例强调缺水问题的紧迫性。        这里的时间应该是操错了。        有资料显示,该低水位出现时间应为 2022 年 10 月 25 日,且这一低水位并非长期状态 —— 上游皇庄流量很快提升至 600 立方米 / 秒以上,经过兴隆大坝的及时流量调节,水位迅速抬高至 26 米以上,与 2025 年 7 月、8 月的整体水位(25.79-26.66 米)基本持平。        从水文背景对比来看,2022 年 10 月丹江口水库水位约158 米,而 2025 年 7 月、8 月丹江口水位仅 151-152 米,显然 2025 年的水资源条件更为严峻。但即便在 2025 年“干旱更严峻”、丹江口水位低、上游皇庄流量小(7 月、8 月大体为 300 立方米 / 秒左右)的情况下,依托兴隆枢纽孪生技术,仍实现了 “坝下有水可用”,保障了取水需求。        基本分析,2022 年 10 月 25 日水位降至 25.69米,基本原因是上下游综合科学调节调度优化不足,属于可通过调度改进解决的短时问题,而 2025 年的实践证明,兴隆枢纽、现有设施具备应对严峻干旱的能力。        报告书对 2022 年的案例特别强调,未纳入最新成果,2025年的编制中却忽略了现有枢纽及设施的调节潜力与后续孪生技术优化的成效,没做应对干旱自然过程与效果的深入分析,简单延用了过去的资料。
仙桃市发改委:报来《关于申请复审<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引隆补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仙发改农经〔2025〕43)号及相关材料收悉。结合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引隆补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核评审意见》(国咨评〔2025〕44号),经研究,基本同意《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引隆补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本)》。现批复如下:一、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引隆补水工程。项目代码:2306-429004-04-01-836154。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仙桃市、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核心区域,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节点城市。目前,两地仅有唯一供水水源,供水体系单一,城市供水无双水源保障;加之两地现状取水点河道下切、水位下降,水质不稳定,导致城乡供水安全以及重要河流生态流量难以有效保障。拟建的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引隆补水工程将水质更优的兴隆库区作为仙桃全域与天门城区供水的“主水源”,构建“兴隆库区主供、坝下汉江备用”的供水格局,显著提升供水品质和保障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构建江汉平原安全韧性现代水网、促进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引隆补水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目已列入《湖北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湖北省“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三、工程任务、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工程任务本工程的任务以城乡供水为主,兼顾汉北河和通顺河应急补水。通过建设引隆补水工程,解决仙桃市全域、天门市城区居民供水问题,改善通顺河、汉北河水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供水保证率和品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促进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二)工程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仙桃市、天门市。(三)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工程引水线路总长41.8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进水口、输水管道、沿线阀井建筑物及分水口、工程信息化建设等。1.进水口。进水口位于兴隆枢纽库区左岸上游6公里处汉江左岸滩地(汉江干堤左堤桩号255+100),由进水渠、进口连接段、进水闸、穿堤箱涵组成,设计流量30立方米每秒。2.输水管道。输水管道长41.317公里,采用有压重力输水,设计流量10~7.52立方米每秒。输水管道管材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连续缠绕夹砂管,穿越汉江前管道内径3.4米,穿越汉江及后续管道内径3.0米。3.沿线阀井建筑物及分水口。输水管道沿线布置工作井21处,在天门市境内桩号0+533处预留天南长渠应急分水口,设置分水闸,设计分水流量20立方米每秒;在天门市境内桩号27+301处预留天门二水厂分水口,设置分水阀,设计分水流量2.48立方米每秒。引水线路在仙桃市境内桩号41+850处预留仙桃一、三、四水厂分水口及通顺河生态应急补水分水口,分别设置分水阀和分水闸,设计分水流量分别为7.44立方米每秒、3.07立方米每秒。4.工程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业务应用及网络安全体系等。(四)工程规模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T 430-202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16),工程等别为Ⅲ等,规模为中型。进水闸、穿堤箱涵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防洪标准与汉江干堤防洪标准一致,设计洪水标准为1964年实际洪水(相当于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935年同大洪水(相当于100年一遇)。穿越汉江前输水管道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穿越汉江及后续输水管道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2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100年一遇,3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50年一遇。四、工程水文及地质(一)工程水文基本同意通顺河径流、兴隆枢纽设计洪水、施工期分期洪水位、进口水位~流量关系、泥沙计算方法及成果,兴隆至仙桃河段河床变化及水位分析。兴隆库区设计引水水位35.70米,最低引水水位34.00米,设计洪水位41.85米。五、项目法人及建设期(一)本工程项目法人为湖北水发仙桃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二)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6个月。六、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按照2025年7月仙桃市和天门市加权市场价格水平计算,工程估算总投资214547.70万元。资金来源为地方自筹,争取投资补助。建设单位要足额落实建设资金,切实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七、有关要求 略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